COP30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奠基 元杉森林花蓮壽豐淺山復育具指標

  •  2025-11-21

cnews124251121a12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台北報導

將「自然正向」(Nature Positive)列為核心議程,今年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聚焦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及環境污染的「地球三重危機」。台灣大學實驗林處長蔡明哲在COP30展示與元杉森林在花蓮壽豐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示範區的合作成果,奠定亞洲地區實踐「自然正向金融」的新典範。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全球GDP逾半數仰賴自然與生態系服務。面對《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訂定的「2030年以前顯著遏止並扭轉生物多樣性流失」目標,企業除了減碳,更必須積極管理與恢復自然資本,帶動了「生物信用額度」(Biocredits)的發展。

蔡明哲指出,生物信用額度是一種類似於碳權的憑證,目的是為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提供資金,透過企業投入行動或購買額度,促進生態保護與恢復。透過生物信用額度以提高企業價值,也可以和ESG結合,列入永續報告書。

連續第三年受邀於國際氣候盛會發表講演,蔡明哲在世界氣候高峰會(WCS)等關鍵周邊論壇發表三場專題演講,主題涵蓋「從挑戰到實踐—建立生物多樣性信用制度」、「自然金融:生物多樣性信用的全球趨勢與亞洲的發展」、以及「全球自然金融與亞洲在生物多樣性信用的領導力—誠信、經驗分享與合作」。並以元杉森林花蓮壽豐示範區的實務成果為例,向國際社群展現亞洲在生物多樣性信用制度之方法學、治理架構與自然為本解方的可行模式。

cnews124251121a13

元杉森林在花蓮壽豐鄉擁有97公頃淺山自然林地,目前與台大實驗林合作,規畫推動生物多樣性專案,並且深入研究其方法學、指標、與量測系統,成為「淺山復育造林生物信用額度」示範區。蔡明哲指出,淺山(低海拔林地)是台灣土地中被破壞最嚴重、影響範圍達40%至50%的生態系統,因此復育淺山具有極高的環境與社會價值,為全球生物信用制度的建立提供亞洲實踐範例,也為推向國際認證標準奠基。

元杉森林總經理胡惠雲表示,元杉森林一向期許回歸到以自然方式,來解決自然問題。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研究,透過自然正向的系統轉型,每年可有10兆美元的商業機會,創造3.95億個就業機會。以花蓮壽豐的示範區為例,自然解方需要落地實踐,背後除了資通訊技術,還要有量測、數據分析、現場巡護人員,以及與查驗單位等,很多在地新的工作機會因而創造出來。

元杉森林的案例證明,透過金融機構、學術單位(台大實驗林)與在地實踐(示範區)的「企業與自然共舞」跨界合作模式,台灣正在為全球如何從挑戰走向實踐,建立生物多樣性信用制度,提供一個明確而有力的藍圖。COP30會議已明確聚焦於「自然即解方」,生物多樣性信用額度市場成為全球關注的重點方向,將成為引導私人資金投入自然保育的重要機制。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新能源技術災區立大功 綠能產業以技術力善盡社會責任

從微軟到蘋果全球大廠搶進自然碳匯 元杉森林提供本土新植造林解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