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寫程式像YouTube打趴電視 專家示警:軟體業迎來結構性衝擊

  •  2025-07-21

AI寫程式像YouTube打趴電視 專家示警:軟體業迎來結構性衝擊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生成式AI不僅徹底翻轉內容產業,現在連軟體開發也面臨根本性改變。美國半導體與科技財經分析公司Fabricated Knowledge創辦人Doug O’Laughlin近日撰文指出,AI編程工具正以驚人速度重塑軟體產業,讓開發成本與時間急劇下降,預告「軟體業的高原時刻」即將來臨。

Doug指出,像Cursor、Claude Code這類AI程式助手,正在將開發者的工作自動化,讓過去動輒數千美元的開發任務,如今只需幾塊美金即可完成。「這就像YouTube顛覆有線電視產業一樣,整個行業的獲利模式與競爭方式都將被徹底改寫。」

他以美國媒體產業為例指出,過去有線電視打包頻道的營運模式曾盛極一時,但隨著YouTube興起、內容創作門檻大幅降低,有線電視滲透率從高峰的87%下滑至目前的約40%。這樣的轉變也正在軟體領域上演。

文章中提到,軟體創作門檻的變化與媒體如出一轍。過去製作一檔電視節目需耗資25萬美元,如今開一個YouTube頻道只需3000美元。同樣地,AI寫程式也讓「每行程式碼的成本」崩塌。Doug強調:「每天花幾百美元就能產出百萬行程式碼,這對產業供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儘管市場上仍有人認為,產品差異化仍仰賴行銷、使用體驗與服務品質等因素,但Doug直言這種說法過於狹隘。他指出,在AI模型上下文能力持續拓展下,資料系統將變得可隨選隨用,「屆時個別解決方案的價值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更值得關注的是,Doug預測,過去軟體產業仰賴高毛利與「搶頂尖工程師」的策略將不再奏效。未來AI程式代理人將導致供給大爆發,產業邁入「高效率、低利潤」的新局。

Doug預測,「SaaS(軟體即服務)模式的巔峰也將走下坡,傳統大廠恐迎來整併潮。今天的微軟、Salesforce與Adobe,也許就像過去的迪士尼與福斯一樣,最終將走向合併整合。」

最後,他也提出一項更具哲學性的觀點,「軟體其實只是硬體進化過程中的局部低谷」。他認為,當AI能隨時生成所需程式,軟體將重回硬體的附屬地位,未來的裝置可能直接內建客製化軟體,真正的價值將集中於晶片、算力與底層運算資源上。

照片來源: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山國中2棒球隊赴美角逐世界盃缺經費 張廖萬堅牽線募款百萬

罷免說明會強調從未刪育兒津貼 黃健豪:自擔任民代就關注兒童議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