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皮膚常見「黑、紅、白、乾」四狀況 醫師教你一一對症下藥

  •  2024-06-02

老人皮膚常見「黑、紅、白、乾」四狀況 醫師教你一一對症下藥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皮膚又癢又乾,是不是老了身體也變差了?皮膚科門診常見銀髮族上門抱怨,身體上多冒出顆粒、斑塊,症狀還反反覆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國內皮膚科醫師就整理出老年人常見的「黑紅白乾」四種症狀,其實各代表不同的問題,也都有對應的診療方式。

台灣2025年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屆時每5個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高齡者,連帶銀髮族常見皮膚問題也成為國內皮膚科門診常見的困擾,尤其,近期換季、日夜溫差大,皮膚問題越發嚴重。

開業皮膚科醫師廖朝瑜表示,門診中最常見中老年患者詢問身體上多了好幾塊黑色顆粒、白色圓點,或是稍微碰到、抓到就會東紫一塊、西紫一塊,反反覆覆,不勝其擾,事實上,門診常見老年皮膚表現可以分為黑、紅、白、乾。

廖朝瑜說,其中「黑」就是俗稱老人斑的脂漏性角化症,屬於一種良性的皮膚角化斑塊,通常是黑色到咖啡色蠟狀,常長在陽光曝曬位置,如臉部、手臂,有時候會伴隨慢性發炎,出現紅、癢、痛等;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現顏色變不均勻、迅速變大、表面出現自發性破皮流血或是一夕間長很多顆病灶,就應盡早回診做檢查。治療方式可以液態氮冷凍治療、汽化雷射或是手術切除。

「紅」則是老年性紫斑,是長期陽光曝曬引起皮膚真皮萎縮退化,微血管變脆弱導致輕微碰撞就會出現大小不一、紅紫色的皮下出血性斑塊,通常分佈在手背、前臂,甚至臉上、脖子、雙腳也可看到,臨床上大約2到3周會漸漸轉變成黃棕色斑塊再消失,但可能反覆出現。預防方式包含注意防曬、避免碰撞、勤擦乳液加強保濕。

廖朝瑜指出,「白」是雨滴狀色素脫失,就是皮膚老化造成的色素脫失,可在四肢看到無症狀分散的圓形到卵圓形白色斑點,一旦出現不會變大、也不會自行消失,略微影響外觀形象。目前尚未有有效的治療。

最後是「乾」缺脂性皮膚炎,廖朝瑜說,缺脂性皮膚炎是一種隨年紀增加,伴隨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減少所造成的皮膚乾癢發紅脫皮,通常出現在小腿前外側、上背部、大腿或是手臂外側,一般秋冬季最常見(冬季癢)。可勤擦乳液再根據症狀搭配外用藥膏,甚至短期口服藥物來治療。平日要注意洗澡水不洗太熱和太久,且不要使用清潔力太強的肥皂。

廖朝瑜提醒,皮膚徵狀變化多為漸進式,民眾可以每天趁洗澡時,觀察一下全身皮膚狀況,只要心存疑慮,就該盡速至皮膚科門診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才能對症下藥處置。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只想「躺平」小心是病! 醫點名6大症狀恐是重鬱發作

3成台灣人不知有高血壓! 在家量血壓符「722原則」才準確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