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儒專欄】看加拿大醫院如何減碳救地球

  •  2023-04-26

王啟儒/健康管理師、資深醫藥公關

近年來減碳風氣盛行,也吹進醫療界,許多醫院都發表永續發展白皮書。世界衛生組織自2008年發表氣候變遷與健康宣言後,便呼籲全球醫界能以捍衛人類健康為宗旨,來對抗因氣候變遷帶給人類的威脅。而我國亦配合WHO推動健康促進醫院行動(HPH),自2009年發表「氣候變邊與健康的10個事實」,呼籲公共衛生與氣候變遷社群正視兩者間的交互影響,共同推動醫療院所環境永續行動。

加拿大政府於2019年發布了一份關於全國110家大型醫院的報告發現,它們每年產出了近8.7萬噸廢棄物,約為台灣的3倍,相當於2個德州面積之大。

根據加拿大環境醫師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Physicians for the Environment, CAPE)表示,醫院85%的垃圾屬於一般無害垃圾,無須經特殊處理便可送往垃圾掩埋場,包括敷料、尿布、看護墊、個人防護設備、拋棄式手術巾、輸液袋、導管…等。然而這些垃圾卻與醫療廢棄物一塊處理,在送往掩埋場前,進行了高壓滅菌消毒或者焚燒處置。

CAPE表示,許多醫院並不瞭解真正危險的醫療廢棄物為何,且公衛體系對醫療廢棄物的追蹤並非嚴格,這導致了醫院對一般廢棄物進行了不必要的額外處置,除了增加追蹤垃圾的隱形成本外,也因焚燒顯著增加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對此,CAPE額外提供給醫療院所不同的垃圾桶,區別回收、一般垃圾與醫療廢棄物,並對醫療院所工作人員給予衛教,目標是能在一個月將醫療廢棄物減量75%。

CAPE舉例說明,在尖銳物品的垃圾收集桶內,往往會發現9成的物品並非尖銳的金屬物,包括紙類、塑膠類、不鋒利的金屬器具(如夾子)等。若進行廢棄物分類的話,估計可以節省超過10萬美元的成本。

對此,CAPE會員之一的 St. Joseph’s Hospital與知名醫療器械公司Stryker合作,啟動了拋棄式醫療器械回收再處理計劃,並找到一家金屬回收商來對其他醫療設備的再處理,且與衛材公司Norwich Plastics合作,針對回收輸液袋、面罩等PVC製品進行回收,該醫院也成為北美第一家回收醫用PVC的醫院,目前已有超過30家醫院跟進。

此外,St. Joseph’s Hospital更於組織上設立一專門單位,並設有專職主管,對員工進行減少廢棄物的教育工作,且大力推動此回收計劃。目標除了全院員工外,更針對臨床醫師進行教育。醫院相信設立此可持續發展的部門之成本,將可從節省中廢棄物成本來回收。

另一方面,為降低碳排放量,家醫科醫師Myles Sergeant也發起一項名為PEACH的運動,列出20項具影響力的行動來減少碳足跡,包括減少浪費、重複利用、植物性食品…等,更呼籲領導階層也要參與進來,並且支持此運動。

根據一項碳足跡報告顯示,手術室的能源密集度是整體醫院的3至6倍之多,且發現若手術室優先使用地氟醚(Desflurane),會導致麻醉氣體排放量相差10倍。地氟醚是一種常用的麻醉氣體,已被證明占大氣中麻醉劑產生的溫室氣的8成之多,是二氧化碳效力的2540倍。同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是二氧化碳的298倍,七氟醚(Sevoflurane)則是二氧化碳的130倍。給病人使用2%的七氟醚7個小時,相當於開車40公里。而使用6%的地氟醚,則相當行駛了1920公里。

同一時間,Health Sciences North醫療機構耗時3年,成為加拿大第一家將地氟醚完全去除的醫院,醫院每年可減少逾700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另外在發病率、死亡率與離開恢復室的相同條件下,也減少了麻醉劑的開銷;此舉吸引了眾多醫院的仿效。

另外,加拿大的醫院目前也針對環境可持續性利用作為重點目標,針對採購部門及採購人員,呼籲採狗可重複利用的設備,且減少訂購塑膠製品,並且將此環保觀念推行給更多同業,也值得讓台灣醫界借鏡。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王啟儒專欄】西北大學首創瞬態電子繃帶 加速傷口癒合30% 癒合後無害溶解

【王啟儒專欄】禁食後 大腦會告訴肝臟啟動自噬 開始排毒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