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午後與夜晚的溫柔時光 郭娟秋、樊修志及李奇鴻的基隆時刻

  •  2025-11-25

清晨、午後與夜晚的溫柔時光 郭娟秋、樊修志及李奇鴻的基隆時刻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許哲綱/台北報導

基隆是一座被時間雕刻的城市,在基隆藝術家郭娟秋、樊修志以及李奇鴻的眼中,無論是海面上第一道清晨的微光、午後潮濕空氣裡的靜謐創作,抑或夜晚港邊不曾停歇的光影,時間在這裡不是冷冰冰的刻度,而是流動於這座城市的記憶。

「回到八斗子後,好像重新認識這個地方。」藝術家郭娟秋看著晨光從海面升起,笑著說。離開基隆多年的她,在外求學、工作、創作,直到前兩年因母親年事已高才回到家鄉定居。這一回頭望,反倒讓她發現八斗子的美從未離開,只是自己曾離它太遠。

回到家鄉的郭娟秋,幾乎用整個夏天的時間,重新認識這片土地。「清晨4點半、5點我就到海邊,等日出升起。」她形容清晨的海是溫柔的,有別於過去她在臺東望向太平洋看不見的親切感,「那是家鄉的海。」

「大自然的影響是無形的。」郭娟秋說,八斗子每個天候、每天展現的風情都不一樣,那些光影的流動、空氣的味道以及雲霧的變化,都會慢慢滲進她的作品裡,「這些景色會讓我一直拍一直拍,記憶卡一下就滿了!」在郭娟秋眼中,基隆的清晨,是一個讓人得以重新回到生命初始的時刻。

基隆午後的天氣常常帶著潮濕與雨聲,對樊修志而言,那正是一段心靜下來、最適合刻印靈感的時刻。他笑說,下午通常是大家吃飯休息的時候,這時外面慢慢安靜下來,就是他創作最專注的時間,「有時候創作完才發現天已經黑了。」

清晨、午後與夜晚的溫柔時光 郭娟秋、樊修志及李奇鴻的基隆時刻 9

樊修志的創作橫跨書法、篆刻與繪畫,風格穩重卻內含熱度。他時常會到基隆一些著名的佛寺、廟宇參拜,在體悟之餘也吸收創作靈感,「靈感一來就要立刻下筆,不然等到要再回想,腦袋反而更累。」他笑說常常一寫就是四、五個小時。

樊修志特別提到,皈依之後,佛畫與書法在他心中更具意境,「很幸運可以把興趣與工作結合」,如今樊修志已在基隆教書法十多年,創作對他來說,是修行、也是紀錄基隆午後最動人的模樣。

夜晚是李奇鴻眼中的基隆,也是最繽紛的一刻。「臺灣很少有城市像基隆一樣,24小時都在運轉。」他說,因為基隆有港口,人流、船隻、貨物、行業、聲音,都讓這座城市的夜晚比白天更有生命力。

他的創作經常聚焦「基隆的繽紛」,例如與基隆學生共創的「小雨滴計畫」,他刻意把鮮豔色彩放入雨的主題裡,顛覆大家對「基隆就是灰濛濛」的印象,「我想讓孩子們知道,雨也可以是繽紛的。」

另一件作品「一頁山海」更把基隆的山與海,翻成一本可閱讀的城市之書。他從海洋文學獎中蒐集段落,讓文字乘著書本飛翔,象徵讀者每一次閱讀城市的方式。

在李奇鴻近期的作品如「聆聽雨」、「島雨」中,也能看見基隆夜晚的靈魂,他說,作品裡的LED流星燈象徵基隆港船隻川流不息的光芒,倒映出專屬基隆的「不夜城」。

清晨、午後與夜晚的溫柔時光 郭娟秋、樊修志及李奇鴻的基隆時刻 11

有人在晨光裡找回家鄉,有人在午後靜心創作,也有人在夜色中看見城市的生命,透過他們的眼與手,紀錄著基隆的每一刻,都藏著藝術的樣子。(財團法人基隆市文化基金會廣告)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用畫筆留住家鄉的風景 王傑與陶文岳筆下的基隆記憶

橘村屋插旗北海岸 淡水英專店6吋鮮奶油蛋糕買一送一開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