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74位民歌手齊聚 七小時122首金曲重現半世紀黃金時光

  •  2025-11-24

《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74位民歌手齊聚 七小時122首金曲重現半世紀黃金時光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李衣綸/台北報導

《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11月22日在大巨蛋寫下民歌史新頁。來自不同世代的74位民歌手首度同台,以「回顧往日」、「重返青春」、「五十年」、「思想起」四大章節,一口氣帶來122首經典曲目,打造長達七小時的時光音樂旅行。舞台化作穿越半世紀的巨大時空隧道,讓座無虛席的歌迷重新走進民歌最燦爛的年代。

多組象徵民歌世代記憶的團體在這晚全面回歸,包括木吉他合唱團、金韻四小、大學城、清清楚楚二重唱、南方二重唱、鄉村二重唱等皆重聚現場,以接力合唱串起70到90年代的民歌版圖。陶晶瑩、萬芳、楊肅浩等跨世代歌手也驚喜登台,在李哲藝率領的灣聲樂團磅礡演奏下,把熟悉旋律注入新生命,象徵民歌精神在半世紀後依舊薪火相傳。壓軸時刻,全體歌手合唱〈浮雲遊子〉、〈外婆的澎湖灣〉、〈散場電影〉、〈恰似你的溫柔〉,上萬名觀眾大聲和唱,為這場規模空前的音樂盛宴畫下最動人的句點。

這場演出堪稱民歌史上最大規模動員。台前幕後超過2500人投入製作,兩組節奏樂團、近30人管弦樂團、28位舞者、多組梳化與攝影團隊全力協作,並為〈廟會〉特地邀集160位民俗團隊參與演出,從北管、月琴到神將、神轎,讓傳統文化完整搬進大巨蛋。節目內容豐富、舞台呈現多元,創下民歌演唱會史上曲目最多、表演人口規模最大紀錄。

主辦方也為這場「五十年一遇」的盛會準備多項驚喜彩蛋。灣聲樂團首度加盟民歌演唱,以特別編製的「經典演奏組曲」向潘安邦、鄭華娟、林秋離、韓賢光、屠穎等音樂人致敬,讓幕後創作者的精神在巨蛋再度迴響。〈廟會〉段落則融合廟埕文化與現代舞台語彙,把民俗、信仰與民歌相互交織,成為全場最震撼的傳統文化場景。《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74位民歌手齊聚 七小時122首金曲重現半世紀黃金時光 9

另一亮點是AI科技的導入。主辦單位與資策會合作,讓〈拼宵夜〉以AI方式呈現團員從孩童到老年的趣味變化,也透過AI影像編輯,把清清楚楚二重唱與民歌影像資料融合成跨時空對話。場外更設置AI互動體驗區,提供影像與聲音紀錄,讓歌迷留下專屬於自己的「民歌記憶」。

晚會中最具「青春能量」的畫面,莫過於潘若迪以〈Here We Go〉掀起巨蛋全場的熱力運動風暴。被稱為「亞洲有氧天王」的他一出場,全場立即隨節奏擺動,原本滿載情懷的民歌場景瞬間變成年輕有氧舞池,成為最不按牌理但最讓人難忘的歡樂橋段。

整晚節目線性地呈現民歌從萌芽、綻放到傳承的軌跡。開場以「我們一起唱民歌」的影像帶領觀眾回到民歌運動之初,洪小喬、楊弦、靳鐵章、王秀如等資深歌手陸續登場,重現民歌最具力量的年代;陶晶瑩、潘越雲以不同世代的女聲接棒,從〈天天想你〉到〈天天天藍〉,勾起現場第一波大合唱。緊接而來的南方二重唱、金智娟、葉佳修、趙樹海等歌手,串起從青春校園到成長歲月的民歌篇章,〈青梅竹馬〉、〈春風〉、〈閃亮的日子〉等經典歌接力登場,彷彿搭上跨越三個年代的青春列車。《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74位民歌手齊聚 七小時122首金曲重現半世紀黃金時光 11

後半段的大學城組合更是情懷爆棚,〈童年〉、〈光陰的故事〉及〈萍聚〉合唱讓全場響起最大音量的回應。壓軸部分由李建復、侯德健、鄭怡、王夢麟、王海玲等重量級歌手登場,把民歌半世紀的精神推向最高潮,而最終74位歌手同台合唱的畫面,成為民歌50年最重要的歷史畫面。

《臺北大巨蛋 民歌大團圓》不只是一場演唱會,更像是一座巨大的時代記憶庫。從人文、音樂到科技,從傳統、校園到未來,這場演出讓民歌用全新的方式在巨蛋共鳴,也宣告「民歌50年,從未散場」。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凌晨啪啪嬌喘聲貫穿隔壁住家 男鄰居好奇手機偷拍結果慘了

中央廣播電台官網被換五星旗 工程師、廠商遭訴妨害電腦使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