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觀點下的台灣 政策與社會力量打造共融之路

  •  2025-11-20

多元觀點下的台灣 政策與社會力量打造共融之路 3

CNEWS匯流新聞網/台北報導

在數位資訊爆炸的時代,民眾每天面臨數以萬計的訊息轟炸,這些看似豐富的資訊環境,卻可能是一個假象。隱藏在便利背後的,是由演算法精心設計的同溫層,讓大家只看到符合自己既有觀點的內容,逐漸陷入「資訊濾泡」和「回聲室效應」的陷阱。面對這個挑戰,培養媒體識讀能力、主動接收多元觀點,已成為現代公民的必修課。

多元觀點是指以多角度、多來源的方式認識世界。許多人誤以為多元觀點就是隨便看看不同的新聞,但實際上遠不止如此。為什麼人們容易陷入同溫層?這與數位時代的兩個現象密切相關。「資訊濾泡」指的是網路使用個人偏好、人際網絡主動幫用戶過濾資訊,形成「資訊泡泡」;「回聲室效應」則是相似的聲音在相對封閉的訊息環境中不斷回聲,與使用者相近立場的意見不斷放大,少數異議者則選擇沉默。

台灣長期以來多族群並存,在文化與教育政策上,政府強調各族群交流、彼此認識,鼓勵學校自主落實多元文化教育,媒體識讀不只是分辨資訊的真偽,還包括理解媒體運作的邏輯、分析訊息內容背後的脈絡與意圖,並負責任地創造與分享訊息。所以民眾應該主動接觸不同資訊來源,廣泛閱讀充實知識,在有機會時親臨事件現場親身探究,才不會受特定媒體左右。同時,應該對任何新聞資訊保持合理的懷疑,主動搜尋、選擇、比較和驗證消息來源,不急於按讚、留言轉發。

面對同溫層與假訊息的威脅,北市政府結合媒體識讀與多元觀點做出因應。像是今年臺北市政府觀傳局推動的媒體識讀推廣案,透過多元場域與不同社群推廣識讀理念教育局將「自媒體時代的媒體識讀」納入國中閱讀理解培力營課程。同時,信義社區大學開設「媒體素養速成班 假訊息人氣王」課程,松山樂齡學習中心則舉辦「樂齡AI及媒體素養」講座,針對不同年齡層進行媒體識讀教育,希望藉此增進民眾媒體素養,也能跳脫既有觀點,增加不同層面與角度的思考。

同溫層不是新的觀念,但因為網路社群發達及網路演算法的發展,讓人更容易資訊偏食,陷入同溫層而不自知,不僅意見趨向極化,也失去對世界的真實感知。人們應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被成見與社群媒體綁架,唯有試著接觸不同的觀點,仔細思考及判讀資訊,發現自己認知的盲點,才能衝破同溫層陷阱,看到世界的全貌,也讓社會走向共融之路。

(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廣告)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衛福部曾喊毒雞蛋可重罰2   落空!石崇良證實「罰不到了」

公寓房價跟上大樓 永慶分析北市大樓、公寓房價差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