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城籲建立國民單一帳戶 財政部長回應「將跨部會研議」

  •  2025-11-13

照片來源:李坤城國會辦公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立法委員李坤城今(13)日建議財政部推動「國民帳戶制度」,國人領取政府津貼方便又防詐;為減少「貧窮黑數」,也要求衛福部年底前送「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財政部長莊翠雲回應將跨部會研議,衛福部次長呂建德則指出,該部全力推動修法中,預計年底前送進立法院審議。

李坤城今天於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財政部長,關心政府自11月12日起發放10000元現金,至昨日已陸續入帳。莊翠雲表示,截至昨日已有超過1000萬人領取現金,其中458萬人為直接入帳,另有約588萬人完成網路預登記。

「目前民眾可透過5種方式領取普發現金,但仍有不少人對於流程感到困惑,甚至擔心遭遇詐騙。」因此,李坤城建議政府,應建立「國民單一帳戶」制度,讓每位國民自出生起即擁有一個帳戶,例如郵局帳戶,未來所有政府津貼、補助或普發現金都可直接匯入,簡化程序並降低詐騙風險。

莊翠雲表示,李坤城的建議方向值得參考,如同全民健保卡,政府若能為每位國民建立固定帳戶,將有助各項福利發放效率,這項構想將跨部會研議未來是否作為國家基礎建設的一環。

另外,針對貧窮黑數與社會救助的落差,李坤城進一步質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全台低收入戶僅佔1.13%,加上中低收入戶也僅2.26%,但若以「相對貧窮率」計算,卻有7.57%的國人落在貧窮線以下,顯示官方統計與實際貧困人口間存在明顯落差。

陳淑姿回應,現行低收與中低收計算僅採經常性收入,未納入財產與負債,因此部分隱藏貧困人口未被納入低收範圍,但衛福部還是有其他的補助方式可以領取。

李坤城質疑,這就是現行制度中為人詬病的「虛擬收入制度」,僅因民眾具有工作能力即假設其有潛在收入,導致部分實際失業或弱勢者被排除在補助之外。陳淑姿補充,政府目前也透過失業救濟制度提供支持,例如失業者可領取長達6個月的救濟金,這也是政府在社會救助體系中的福利措施。

李坤城詢問衛福部次長,指出《社會救助法》修法正在討論中,社會各界最關心的,就是虛擬收入制度與家戶計算方式的合理性。他表示目前的虛擬收入制度假設「只要有工作能力,就應該有收入」,這樣的設算導致實際貧困者無法被納入社會救助體系,這使得我國的貧窮率看似偏低,卻掩蓋了許多貧窮黑數。

此外,李坤城也提到,現行制度採「家戶計算」方式認定所得與財產,導致許多與家人僅有血緣、無實際往來的人,無法領取中低收入或社會救助津貼,要求衛福部能否修法針對這兩項外界長期質疑的制度缺陷,做出具體調整。

呂建德回應表示,目前設算所得(虛擬收入)的部分正在進行檢討,未來會依據勞動部薪資數據與非典型就業者的實際薪資水準來修正,將會打折調整,讓認定標準更貼近實際,放寬現行門檻。

至於家戶計算部分,呂建德表示,已納入修法討論,針對委員所提如嫁出女兒、家庭關係疏遠者等情形,將檢討是否改以個人為單位計算,避免不公平情況。

呂建德補充說明,目前我國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合計約佔2.4%,屬於「絕對貧窮」範圍,而若以相對貧窮率計算,全台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下的這部分,政府另有8項社會津貼補助,包括老人生活、身心障礙及困境救助等,但社會救助法確實應與時俱進,回應社會變遷與實際需求。

最後李坤城強調,經濟成長率再高,也不能掩蓋貧窮人口的困境,社會救助法應該與時俱進,在制度上更合理的反映現實貧困情況,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保障。他期望衛福部在年底前將新版《社會救助法》送進來。呂建德回應,衛福部正全力推動修法,目標在年底前送進立法院審議。

照片來源:李坤城國會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韓國瑜嗆總統讓別人吃藥 林楚茵轟講風涼話反噴國民黨「吳石們」

鳳凰重創多地 吳宗憲與黃建賓喊話總統讓宜蘭人獲公平補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