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嚴守不相干人不得知悉 黃介正指379封電報僅呈國民黨主席

  •  2025-11-12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今(12)日專訪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聚焦國民黨中央交接、國際部用才與駐美代表處重新掛牌等議題。黃介正說明,已於10月31日下班後結束在黨中央4年的工作,離開前寄信給所有外國駐台代表處與外媒朋友,告訴他們「今天是一個告別,但我不會離開」,自己多年觀察政策,不可能突然一下熄火。

談及交接,黃介正表示,4年前受黨主席朱立倫邀請,出任黨中央國際部主官,屬政治任命;在其以下所有人員的人事發佈「備考欄」均載明「隨主官同進退」,「包括我本人在內,包括副主任、包括駐美代表、包括所有的幹部,統統都知道,從進來的第一天就知道。」

黃介正強調,當主官離開時,國際部「就全部要跟我一起離開」,再由下一任主任決定是否延攬或請回原有人員;此舉目的在「把它空出來,讓你有絕對的100%的自由度去放你的人」,不需要顧慮人情壓力。他表示,自己知道朱不當主席的那一天,就是他離開的一天,就這麼簡單,若朱立倫競選黨主席連任,他也曾思考已累了4年,是否「先休息一下」,並回憶當年朱立倫勝選第二天致電邀請時,自己最後一句即表達:「我答應的話我就會做,我就會用力做。」

主持人提到,近年最關鍵一步是國民黨在美國揭牌「駐美代表處」。黃介正回顧,馬英九總統2008年當選後,將「國親兩黨聯合駐美代表處」結束法人登記與關帳戶;直至2022年6月國民黨「駐美代表處」才正式「重新掛牌」。

黃介正坦言,中間長期「空窗期」讓國民黨在國際宣傳、溝通上受到衝擊。江啟臣擔任黨主席時提出設處「政見」,惟COVID-19疫情對國際業務造成「最大的傷害」,大家不敢出國甚至不敢出門,所以有很多東西必須透過視訊來,因而政見未及兌現,朱立倫2021年參選黨主席時也承諾設處。奔走重設期間,黃介正在「防疫旅館」多次隔離、配戴「雙口罩」,終於推動成立,朱立倫於2022年6月訪美正式揭牌。

黃介正並強調自己「堅持原則」,過去兩年由「國民黨駐美」秦日新大使送回黨中央國際部的電報「379封機密電報」,沒有任何其他人看得到,僅呈黨主席決斷;即使面對當時副主席夏立言,自己也一律回覆「沒辦法給你看」,避免不相干人員接觸機密。

針對國民黨新任國際事務部主任董佳瑜的人事安排,社會上有「小孩玩大車」質疑,黃介正回應,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絕對不是為黨主席鄭麗文辯護。他透露自己剛接任時,曾主張國民黨要年輕化,願以「義務顧問」身分輔導,接到主席囑託「幫忙帶新人」後,長期「栽培年輕朋友」;除自身之外,國際部平均年齡自36歲一路下降,在他離開的時候,國際部平均年齡低於30歲,補上國民黨在野造成的「斷層」。

黃介正並指出,民進黨執政且有外交部、國安會可推進實務;民眾黨亦有趙麟、周台竹2位大使在旁保駕護航,於此脈絡下,國民黨「老幹新枝」、「退到第二線」的安排屬接班規律。

回顧董佳瑜任用過程,黃介正表示在一場餐敘經由前輩介紹、短談後,翌日即指示簽為不支薪的義務助理主任,直言怕董被別人搶走,希望「好苗子」留在團隊(team)。過去佳瑜雖屬「義務職」,他無法日常指派,但董長期參與協力,接任國際部位置時,與部內同仁早已相識,多為以前的同事,因此鄭麗文的決定,沒有違和感。

至於對美工作須靠時間積累,黃介正說,若自已非多年在華盛頓自「研究生」、「智庫研究員」,到「馬里蘭」大學任教的歷練,他也難累積足夠人脈。黃介正補充,個人職涯成長過程中,曾獲「丁懋時大使、胡志強大使、陳錫蕃大使」與「蘇起」等長期協助,他自己用力學習,然後前輩也一直在給幫忙,方能累積能量。

針對外界以「見習生」質疑董佳瑜,黃介正表示,講見習3個月的話,董佳瑜老早就過了(見習期)。

黃介正並回應主持人關於泛藍國關人才盤點,提及「楊永明老師」等人,強調國民黨國關人才很多,遠大於綠。至於未來個人角色,黃介正表示,自己觀察政策幾十年了,不會離開,還會再見面,而離開黨中央,心裡面一點波動都沒有。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黃秀芳籲補「廚餘蒸煮」破口 防堵非洲豬瘟守住爌肉飯與肉圓

麥玉珍籲行政院與部履行法定義務 加速推動「新住民發展署」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