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當鄉村餐館只開四天

  •  2025-11-06

unsplash示意圖

黃曼寧/社會企業工作者

台灣人的熱情,在鄉間更能充分感受;台灣經濟的好壞,在鄉間也較容易感知。

工作關係,經常得深入全台各鄉鎮,訪問返鄉創業的青年族群。上述的感受,近兩年由現場觀察和相互對話中愈來愈明顯。不少返鄉做民宿、咖啡或飲食店的年輕人不見了,獨留下他們的父母續續守著。長一輩的不少是熟朋友了,丟出心裡的真心話:唉!陸客不來!台客也只有偶偶來,唉!大家又回到當年作農的生活,看天吃飯。

這個天,當然不是天上的天,而是手握行政大權的執政黨了,想或是總統。有人還問:賴總統老家在萬里,他不常回去了嗎?是是萬里的生意不受影響?

台灣的股市不畏美國對等關税壓力,屢創新高,在可預見的未來,在AI和半導體雙雄的推波助濫下,預計大盤指數還會攀高。然而,大家不能被指數给迷惑了,上市櫃股票中高達三分之二的股價其實不是原地踏步,就是向下滑落。股市投資族稍不留意,只會賺了指數,但虧了銀子。台塑四寶是傳統產業的指標股,它都撐不住國際景氣的衝擊,其它内需型產業的營運困難不言可喻。

台灣的經濟和產業正愈來愈走向利潤兩極化的趨勢;連帶地,都會和鄉村住民的收入也呈現同樣失衡擴大的現象。生活在鄉間固然支出較低,但錢卻愈來愈不好賺了。主因是,鄉村人口愈來愈少,平日旅遊的人也不似以往熱絡。民宿業者苦笑說:「陸客現在成了稀客,一個月接不到十個人。豈只是不可同日而語!」

政府官員「官」字兩張口,總是很會說話。一群返鄉做在地創生的青年人午茶小聚,正巧新聞報導今年前八月,陸客來台八十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期成長。「唉!比起曾經有的每年動輒三百萬人次,不禁摇頭。」專營農產創意的女性友人說:「今年看來兩岸和好無望,等待明年春燕吧!」

宋代詩人張俞在《蠶婦》中說:「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直指社會分配不公,警示官員須關注勞動者的生存狀況。賴總統把總統當民進黨主席作,黨工卻把黨務當政務做,官場都亂了,天下豈會太平?!

高鐵和台鐵這幾年助推農旅風光和在地農漁特產很積極。全球關税戰打的紅紅火火,結構性通膨其實是正在發生,這兩家的飯盒的價格卻還很有人情味。我的上班族朋友們近來充份感受到外食和住宿費的高漲。政府公布的經濟數場總是很療癒。她們笑說:「我總是拿給貓貓看,希望牠也寬心!」大夥不禁一笑。

笑有很多種,前面也可以加好多不一樣的形容詞。賴總統啊!您出身鄉間,請您要知道。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觀點】國民黨的認知風暴

【觀點】你怎會願意被噴口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