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川習會的隱憂 台海危機再起

  •  2025-10-29

丟掉幻想 準備統一?

鄧哲偉/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美中兩強即將舉行「川習會」,全球高度關注這場關鍵會晤能否化解對抗。然而,從近期一連串跡象看來,台海的烏雲似乎正悄悄密佈,危機甚至比1999年那次飛彈危機更為兇險。

美國尼米茲號航母在南海發生罕見事故,短時間內接連墜落一架戰機與一架直升機,艦隊也隨即撤離。表面上是意外事件,但在戰略意涵上卻象徵美軍第一島鏈的威懾力出現裂縫。長期以來,美軍存在是台海安全的支撐,如今這份支撐若動搖,對岸的信心自然高漲,也讓區域穩定蒙上陰影。

與此同時,大陸動作頻繁且有系統。從年初起,解放軍東部戰區密集軍演,內容不再只是展示武力,而是模擬封鎖與奪島的實戰演練。這已不再是單純的「軍演常態化」,而是「作戰預演化」。同時,中共官媒與《人民日報》社論頻頻重申「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使命,顯示戰略鋪陳早已展開,並在心理戰與輿論上逐步壓縮台灣的安全空間。

更令人警覺的是,北京開始動用「法律戰」。近期中國警方以刑法通緝台灣政治人物沈伯洋,罪名是「分裂國家」,這不僅是一種對個人的打壓,更是在法律與輿論層面建立恐懼氛圍,製造寒蟬效應。從軍演到法律、從外交到宣傳,大陸正在形塑一場立體化的壓力戰,逼迫台灣社會在心理上先行退卻。

而此時,美中準備重啟對話。川普政府期望以「交易」穩定經貿,但台灣問題極可能成為談判籌碼。若美方在地緣現實與內政壓力下退一步,台灣的安全形勢恐將更加孤立。這也是「川習會」最大的隱憂:會談表面和平,背後卻可能是權力再分配的開始。

為何說這次危機比1999年更嚴峻?當年兩岸雖有軍演與言辭對抗,但仍停留在威嚇層面;如今北京的準備已轉向長期化、系統化,且結合法律、經濟與輿論戰,加上美國內部政治分裂與印太盟友態度不一,整體環境更加脆弱。

面對這樣的局勢,台灣不能只是等待外援。除了軍事防備,更要強化社會韌性與國民共識,讓全體民眾了解危機的真實性與應變的重要。政府應在防衛與對話間拿捏分寸,民間也應從經濟自主、科技安全到民防教育多面備戰。

我常在海邊看海,那片浪潮曾讓人心安,如今卻帶著沉重的聲音。這片海,不只是地理上的前線,更是我們的家。面對川習會後可能出現的新局,賴政府必須保持謹慎應對,個人建議以開放的兩岸政策,讓兩岸人民善意的往來,讓大陸人民多來看看台灣,才是國防最安全的保障。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網路截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鄧哲偉專欄】台幣改版 國家新形象的起點

【鄧哲偉專欄】台股創新高的美麗與哀愁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