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沉默的代價:從北車性侵到學費悲劇 社會的冷漠正在吞噬我們的良知

  •  2025-10-28

unsplash示意圖

李商/退休人員

馬丁·路德·金恩曾說:「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這句話在今日台灣社會格外刺耳,卻也格外真實。最近在網路看到兩則新聞讓我心潮澎湃,不吐不快。

一則是北車性侵案,在人潮如織的台北車站,一名男子公然對疑似酒醉女子施暴,眾目睽睽之下,竟無人報警,直到一名馬來西亞外籍旅客挺身而出才揭發真相。另一則是台中清寒大學生因無力繳交學費,申請休學遭拒,最終選擇輕生。教育部回應「依法辦理」,冷靜得近乎殘酷。

乍看之下,兩則新聞風馬牛不相及,卻都直指人性深處的冷漠與制度的僵化。前者揭露的是「旁觀者效應」:我們習於「勿惹事」,卻忘了「何時該挺身而出」;後者則暴露出教育制度缺乏彈性,讓「依法辦理」成了懲罰弱勢的工具。

記得小時候,鄰里守望相助是常態。農作物遇雨,鄰居自動幫忙搶救;婚喪喜慶,大家齊心協力。那是一個陌生人都會被問「你找誰?」的年代,壞人不敢輕舉妄動。如今人情淡薄,但台灣人的善良仍在我們骨子裡。花蓮堰塞湖災後,「鏟子超人」的身影再次提醒我們:關懷,是台灣最珍貴的祖產。

我們期待少些政治口號,多些人性關懷。政府官員不該只會說「依法辦理」、「不得例外」,而應多些「雞婆」精神。一個善意的關懷,也許能拯救一個瀕臨死亡的靈魂;一個勇敢的舉動,也許能阻止一場悲劇的發生。

證嚴上人說:「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壞事不能多我一人。」願我們都能成為那個不沉默的人,讓社會少一分冷漠,多一分溫度。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al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稅不安心 禍國殃民

【投書】言行失當的制度推手 校事會議悖論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