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稅談判陷入膠著 台灣隱形冠軍自行車產業面臨重大挑戰

  •  2025-10-19

台美關稅談判陷入膠著 台灣隱形冠軍自行車產業面臨重大挑戰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台美關稅談判台灣目前處於相當不利地位,若政府無法代表企業與美國談出有利條件,不少過往優勢產業將受到重創。

以台灣隱形冠軍自行車產業來說,正面臨近年來最嚴峻的挑戰。美國政府宣布自2025年8月7日起,對台灣進口商品加徵20%關稅,疊加既有最惠國(MFN)與產業特定稅後,台製自行車整體關稅將高達25.5%至31%。若台美未能就關稅協商達成共識,台灣自行車出口成本將大幅上升,恐重創整體產業競爭力與就業鏈。

關稅與政策風險升高

美國商務部於2025年10月7日依《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提議將自行車、車架與電動自行車納入鋁與鋼衍生產品課徵50%關稅。若政策成真,不僅鋼鋁材車款成本劇增,馬達功率超過250瓦的電動自行車也將被課以重稅。業界普遍憂心,美台若無法展開有效對話,台灣產品恐在美國市場被邊緣化。

此外,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針對巨大在台生產的車款發布「扣留釋放令」(WRO),以「疑似涉及強迫勞動」為由禁止進口美國,使台灣品牌在關稅之外再面臨信任危機。這兩項政策同時發酵,對台灣自行車產業形成「關稅與人權」的雙重壓力。

巨大、美利達啟動全球應變

巨大表示,雖然20%關稅在預期範圍內,但仍對市場布局造成干擾。公司已暫停美國市場促銷、調漲售價約10%,並透過中國、越南、匈牙利與荷蘭工廠靈活分散產能。同時針對WRO事件,巨大強調已全面實施「零招募費政策」與第三方稽核,並持續向CBP申訴以爭取撤銷命令。

美利達則指出,貿易壁壘加劇將迫使全球供應鏈重整,公司將以靈活生產策略維持穩定供應。美利達自2025年10月起全面實施「外籍移工零付費政策」,並與美國客戶共同研議調價機制,以分散關稅風險。

產業前景:談判結果決定生死

業界分析,台灣自行車產業長期聚焦中高階市場,倚賴歐美出口。若美台關稅最終維持高檔或談判破裂,勢必導致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轉單外移,整體產業鏈將受到嚴重衝擊。反之,若雙方能透過談判維持與越南相近的稅率水準(約20%),台灣品牌仍可憑藉技術與品質優勢穩住全球中高階市場。

經濟學者表示,台灣過度傾美,除了「護國神山」半導體產業恐被美掏空,其他具有優勢的隱形產業,若政府無力談到與其他亞州主要競爭國家ㄧ致的條件,勢必對產業造成嚴重衝擊。

台灣業界呼籲,政府應積極與美方展開協商,爭取合理關稅條件,並協助產業升級、推動供應鏈多元布局。否則,台灣自行車產業恐將在新一波全球貿易競爭中陷入不利局面。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女網戀被騙當面交車手 警再溯源破獲水房逮25歲男

在地料理迎「茭」客 新北三芝茭白筍節下周六登場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