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文明」論壇聚焦光復災後重建 學者籲仿莫拉克模式

  •  2025-10-18

CNEWS195251018a0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慈濟基金會、唐獎基金會以及日本羅馬俱樂部協會將於27日在慈濟關渡園區共同舉辦「善文明:利他、和合、永續」國際論壇。論壇將以「利他精神」與「社會互助」為主軸,探討人類如何在災害頻仍與氣候變遷的時代,實現人與自然的永續共生。即將從救災進入重建階段的花蓮光復鄉,也成為本次論壇關注的重要案例之一。

慈濟基金會長期投入災害救援與長期濟助,近期亦在光復鄉承擔多項災後復原工作。唐獎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教授曾任「莫拉克風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執行長(2009年至2014年),將在論壇中以「災害預防、救援與災後重建:管理系統與善念」為題分享經驗;慈濟副執行長何日生也將從「利他主義與善文明」的角度,說明慈濟在國際人道行動中的實踐。

9月23日樺加沙颱風造成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量泥水沖斷橋梁、淹入光復鄉市區。慈濟於24日在證嚴上人指示下立即啟動救災機制,從災情勘查、志工動員、清掃復原到慰問金發放,全程展現台灣民間組織的快速應變與組織力。從9月24日至10月12日,短短18天內,人口僅約1萬2千人的光復鄉湧入近50萬人次志工,其中超過1萬名青年透過網路平臺報名參與清掃。慈濟並於光復火車站設立服務中心、糖廠設置醫療站、瑞穗成立中央廚房,建立完整的災區支援體系。

此次救災中,慈濟導入多項科技協作措施,包含建置「賑災決策圖資平臺」掌握清掃進度與災戶需求,利用LINE社群平臺即時公告與溝通,18天內共收到18萬則訊息,並試飛無人機運送物資至偏遠地區。證嚴上人對此開示:「光復這一波可看見台灣社會真的是很真誠。突然間湧進了那麼多人來到了花蓮,而且井然有序、動員快速。我為台灣感覺很光榮,台灣人真有愛心啊!」

CNEWS195251018a02

陳振川表示,重建階段最關鍵的是低窪嚴重淹水地區的安全評估與特定區劃設,應同時進行中期安置或興建永久屋。他呼籲政府可借鏡2009年八八風災的重建經驗,當時由行政院成立「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結合國軍、各部會、地方政府與NGO力量,50天內讓林邊鄉重建有成。陳振川指出:「莫拉克經驗是重要的參考典範,從安全評估、區域劃設、家園安置到公共建設,都需跨部會協作,由重建會站在第一線面對災民,有效整合資源、排除行政障礙。」

10月27日的「善文明」論壇將深入探討災害治理與永續發展的未來方向。除了慈濟與唐獎代表外,亦邀請羅馬俱樂部共同主席Silvia Zimmermann del Castillo、日本羅馬俱樂部協會會長林良嗣,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永續發展中心主任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Sachs)等國際學者,分享如何以「利他」、「和合」與「永續」為基礎,建立更具韌性與包容的文明。羅馬俱樂部被譽為聯合國SDGs思想的起點,其於1972年發表的《成長的極限》報告,是全球永續發展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從921大地震、莫拉克風災、311海嘯救援,到COVID-19疫情與烏克蘭人道關懷,台灣公民社會一次又一次展現「以苦為師、以愛為行」的精神與韌性。光復鄉的救災行動正是「善文明」理念的實踐:當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心理健康融合音樂會 南投縣衛生局「聊療心.心投愛」早鳥報名啟動

寵愛無死角!伊萊克斯抗敏空氣清淨機 為毛孩家庭創造潔淨共居空間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