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儀批「智慧路燈」淪口號 要求導入AI監測、改善修復延宕

  •  2025-10-17

王欣儀批「智慧路燈」淪口號 要求導入AI監測、改善修復延宕 1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台北市高喊「智慧城市」多年,卻連基本的路燈管理都嚴重脫節。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今(17)日指出,智慧路燈進度牛步、功能不足,管理仍停留在「民眾通報、人工巡查」的舊模式,導致路燈故障數週甚至數月無人聞問,嚴重衝擊城市治理效能。

王欣儀表示,智慧路燈原為柯文哲市府時期的府級計畫,預期應具備「人車流偵測」與「智能燈控」功能,並宣示2021年全面智慧化,但多年推動成效有限。

公燈處坦言,目前遠端監控與自動回報雖可運作,卻因網路傳輸不穩無法即時回報,導致計畫未再擴大。明年規劃增設1萬盞智慧路燈,卻選擇設於「訊號穩、民眾少」的空曠地區,住宅區則仍仰賴民眾通報。

「網路不穩是技術問題,不是藉口!」王欣儀批評,市府應該主動偵測並即時維修,而非把責任丟給市民。她揭露,全市18萬盞路燈僅24名管理員維護,「一人要顧7500盞,巡查形同虛設」,導致北投洲美蜆仔港公園、文山久康街等處路燈長期不亮、維修延宕。

王欣儀指出,今年截至9月底,北市「超過7天才修好」的案件佔比高達46%,遠高於前幾年5%、1%、6%的水準,顯示「管理失能、制度失靈」。台北市明年編列長達11年、近30億元的預算汰換15萬盞路燈,但若仍停留在「人工查看、被動報修」模式,無法滿足AI時代的城市治理需求。

「北士科要打造AI產業園區,但連最基本的路燈智慧監測都做不好,誰會相信台北準備好了?」王欣儀質疑,她要求工務局與公燈處一個月內針對逾期維修案件提出原因分析與改善方案,正視人力不足根本問題,並研議導入AI智慧監測系統,明確規劃建置項目與效益目標,讓智慧城市不再只是口號。

照片來源:王欣儀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將推3目標、4策略 卓榮泰:打造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亞太中心

德國誤認台人為中國通緝犯 林楚茵籲:外交宣傳預算不可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