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蝴蝶專欄】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災難中的人性光輝與政治考驗

  •  2025-10-08

【藍蝴蝶專欄】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災難中的人性光輝與政治考驗 3

藍蝴蝶/公共行政碩士、時事評論人

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至今已奪走18條寶貴生命,災情之慘重令人痛心不已。根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空拍監測影像顯示,堰塞湖仍處於不穩定狀態,維持紅色警戒。10月4日上午由無人機進行航拍,馬太鞍溪堰塞湖水位高程從原本的 1141公尺降至1020.4公尺,蓄水量也從9100萬噸降至590萬噸(以上數據係以無人機觀測),潰決後至今水位高程已下降118.6公尺,蓄水量約為原來量體之6.4%。

面對這場災難,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合作與應變能力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副總統蕭美琴於10月2日第三度代表總統賴清德前往花蓮勘災,她不僅慰問受災戶,了解救災進度,同時也呼籲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期盼早日讓災區恢復生機。然而,這場天災也暴露出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在救災責任分配上的矛盾,進一步加劇了政治角力對救災效率的影響。

10月7日立法院施政報告總質詢中,國民黨立委傅崐萁針對堰塞湖潰壩事件尖銳批評行政院長卓榮泰未能有效處理疏散計畫,並質疑中央政府的角色與作為。傅立委認為,清溝工作涉及高度危險性,不應僅依賴民間救災團隊,而應由專業單位全面介入。面對質疑,卓院長回應是否需中央接管花蓮縣府的正式要求,同時反駁傅立委更關心政治利益而非災民安危。雙方激烈交鋒超過一小時,場面火藥味十足。

這場質詢不僅反映了中央與地方在重大災害下合作的挑戰,也凸顯了政治爭端對救災工作的干擾。當前最重要的並非責任推諉,而是如何真正攜手合作,以最快速度協助災民重建家園。中央政府應提供資源與技術支援,而地方政府作為第一線執行者則需展現專業能力與協調意願。唯有摒棄政治分歧,將民眾福祉置於首位,方能有效應對這場災難。

在這場災後重建工作中,也湧現了無數感人的故事。一位來自桃園、年僅48歲的挖土機行老闆林鴻森,在參與救災工作時不幸受傷感染敗血症,中秋節當天宣告不治。他的無私奉獻與犧牲精神令人動容,也提醒我們救災工作背後的艱辛與危險。總統賴清德特別向林鴻森表達哀悼之意,並感謝他展現出的無私助人精神。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再次警示我們,自然災害不僅帶來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更是一場對政府體制運作效率與協調能力的嚴峻考驗。在面對如此重大挑戰時,各級政府應以民眾利益為重,放下政治成見,共同努力修復這片受傷的土地。正如副總統蕭美琴所言:「願這塊土地的傷痕早日癒合」,這句話既是對受災民眾的祝福,更是對整體社會的一份深切期許。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蝴蝶專欄】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中的陰影:從「CK楊」事件看藍營內部的挑戰與危機

【藍蝴蝶專欄】賴總統已衝免稅、卓院長還在卡1萬,台派的忍耐程度到達極限!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