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聖專欄】正藍的召喚:走出迷霧,直面中國國民黨的靈魂拷問

  •  2025-10-02

【何啟聖專欄】正藍的召喚:走出迷霧,直面中國國民黨的靈魂拷問 11

何啟聖/資深媒體人

中國國民黨主席第二場政見辯論會落幕後,候選人對於未來執掌國民黨的理念、方向與行動藍圖,輪廓益發清晰。而在這場辯論中,幾位參選者的表現,更是彼此之間差距懸殊,非僅「以道里計」可言。

其中,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激昂發言,不僅為辯論注入戲劇性,更展現出他切中時弊的犀利觀察。他的言語雖鋒利,卻處處指向問題核心。誠如有網友所言,張亞中像是一面照妖鏡,讓政客們的矯飾嘴臉無所遁形;又如童話中道破真相的小男孩,用率真與勇氣點破虛偽的假象。雖有退役將領批評他「只會罵人」,但亦有前駐外大使認為,這樣的辯論在美國初選中,不過是家常便飯。畢竟,歷史留給台灣的時間,已所剩無幾。

一、統一立場不清,是領導的缺口

張亞中犀利發問:「中國國民黨是憲法的守護者,你們主不主張統一?」全場無人正面作答。作為中國國民黨的主席候選人,竟對統一立場模糊其詞、扭抳閃避,令人瞠目結舌。如果連「主張統一」都無法堅持,那中國國民黨的存在價值又是什麼?這不是語言藝術的問題,而是價值信念的根基。

二、對「九二共識」內容的無知令人驚愕

令人痛心的是,候選人們口口聲聲談兩岸關係,卻對「九二共識」的本義毫無準確認知。九二共識的核心在於「兩岸同屬一中,謀求國家統一」。至於「一中各表」,乃是台北方面的單方面主張,並未獲得北京正式同意。歷經三十餘年,黨主席參選人仍講不清楚,讓人不禁質疑,他們究竟有何能力與大陸交涉?張亞中的「這簡直是開玩笑嘛!」確實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三、論述空洞,難以與民進黨區隔

郝、鄭、羅三人提出的兩岸政策,不脫「和平交流」、「維持現狀」等陳詞濫調,與民進黨的拖延戰術無異。若國民黨只是民進黨的副品牌,只會作些「A貨仿品」,何以重拾民心?張亞中則提出恢復《國統綱領》、簽署兩岸和平備忘錄、終結敵對狀態,才是真正展現戰略高度與民族自信的方案。

他主張:「只有兩岸和解,才有外資進來;只有解除戰爭威脅,才有國內建設。」台灣要從「戰地前線」走向「非戰和平區」,讓青年不必流血沙場、而能安居樂業、薪資提升、人口回升,這才是務實的國家治理。

四、改革派與宮廷派之分

四年前支持朱立倫的鄭麗文與羅智強,如今卻自稱改革派,這豈不荒唐?朱主政四年,評價與支持度都一目了然,作為其核心幕僚的他們,難辭其咎。尤其羅智強當年被朱以「徵召」排除桃園縣長提名,今日竟又在競選公報中支持徵召總統候選人,這不是自我矛盾,就是權力現實主義。

真正的改革派,應當不畏權貴、不附和主流、不投機取巧。張亞中四年前即公開主張「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當時被斥為「紅統」,如今大家卻跟進主張。時間證明了誰是真正的思想領航者,誰只是趨炎附勢的風向雞。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何啟聖專欄】台灣的堰塞湖危機:從黃仁勳的警告說起

【何啟聖專欄】誰讓洪秀柱去了北京紀念抗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