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文化古都的危機 教育崩壞下的台南治理

  •  2025-09-30

【投書】文化古都的危機 教育崩壞下的台南治理 3

楊智強/全教總國會聯絡人

《天下雜誌》最新公布的2025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對台南市投下了一枚震撼彈。六都總排名敬陪末座,尤以教育與文化面向最為慘烈,在教育文化支出墊底,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最低,終身學習比率同樣落後。這些數據並非冰冷的統計,而是赤裸揭示了在市長黃偉哲治下,台南的治理結構與政治價值排序出現根本性偏差。

施政價值往往可由預算分配見真章,台南市教育科學文化支出僅占總歲出35.94%,六都墊底,清楚反映市長對教育的輕忽。其他城市將教育視為提升人才競爭力的核心戰略,台南卻將基礎教育與人才培育邊緣化。結果是十五歲以上市民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僅四成三,終身學習參與率亦敬陪末座。這不只是數字落後,更是市府缺乏前瞻治理理念的鐵證。教育是城市永續的基石,若長期忽視,將造成階層固化與人才流失,最終拖垮整體競爭力。

更令人憂心的是市民政治感受。調查顯示,僅61.86%的市民認為市長關心下一代教育,六都最低。這反映了市民對黃偉哲施政誠意的普遍懷疑。台南市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陳葦芸早已批評,市長多年來鮮少親自出席教師節表揚大會,將教師尊嚴交由官僚敷衍處理。這不是單純禮貌問題,而是政治選擇。一位市長若連教師表揚都不願出席,又如何能讓人相信他會投入心力改革教育?這種政治冷漠,正是教育人員士氣不振的根源。

更惡劣的是結構性的「仇師政治」。教育局政策繁瑣,層層加碼,基層學校成為政策提款機。當校園爭議發生時,教育局甚至干預決策,要求嚴懲教師,任由濫訴橫行,營造「教師皆有原罪」的氛圍。這已不是單純的行政失能,而是政治領導者刻意選擇的治理風格:將教師邊緣化,以迎合特定民意,卻犧牲教育整體品質。黃偉哲沉默與放任,等於默許教育局以教師為代罪羔羊。這種治術,既不正直,也無遠見。

支持者或許會強調台南在「復學率」或「樂齡學習」的亮點,但零星成就無法掩飾整體結構的病灶。一個城市的教育實力,不能靠幾個示範政策支撐,須有全面穩固的政策設計。從預算分配到人才培育,再到市民感受,台南已經全面亮起紅燈。

教育政策從來不是單純的社會議題,而是攸關政治責任的核心。忽視教育,就等於放棄城市的未來;輕蔑教師,就是輕蔑市民的公共利益。黃偉哲治下的台南,已陷入教育投資不足而人才外流,導致競爭力下降的惡性循環。教育絕非選舉造勢的附屬品,更不是施政成績單上的點綴。當市民已用投票與民調表達不滿,當基層老師積怨難消,這將不僅是教育專業問題,更是政治審判的開端。

台南號稱文化古都,但若繼續由冷漠與缺席的市長主導教育政策,榮光只會停留在過去而無法迎向未來。當務之急首先是,市府應大幅提高教育與文化預算,避免再度墊底;第二,黃偉哲必須親自走入教育現場,重建老師與市民的信任;第三,徹底檢討教育局官僚文化,建立透明、公正的機制,讓教育回歸專業而非政治操作。

教育不是裝飾,而是城市命脈。唯有承認錯誤、扛起責任、進行改革,黃偉哲才可能挽回墊底的成績,避免讓台南的未來,在政治冷漠中徹底沉淪,民心思變就成為必然。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臺南市孔廟文化基金會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到底還有沒有光復?

【投書】觀測黑洞是心靈最偉大的探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