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砲轟國民黨主席選舉「史上最不公平」 張亞中:為等一個人延後報名

  •  2025-09-16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針對近日許多人宣布將參選國民黨主席,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今(16)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時,除了說明自己參選的兩大目標是「救兩岸」與「打破醬缸文化」,更直言這場選舉是「史上最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痛批國民黨的參選制度是「因人設事」,多位參與者都在算計個人得失,而非黨的百年大計。

張亞中指出,他應該算是第一批參選者,早在5月就已宣布參選,而第二批則是823大罷免後,大家覺得台中市長盧秀燕不選才跳出來說要選,至於第三批的前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跟前台北市長郝龍斌,還在做最後決定。

張亞中強調,他的參選動機除了要贏得2028年大選外,更重要的是「要救兩岸」,從近期國際情勢丕變,包括美國對於台灣態度改變,台灣極有可能在2028年以前就被出賣,或者陷入戰爭困境。他認為,如果國民黨有一個有能力處理兩岸和平的黨主席,就能為兩岸和平奠定一個基礎。他說,自己長時間主張進行國共的政治對話,為台灣謀一個和平的契機,這是他參選最大的動機之一。

另一大參選動機,張亞中表示,是改變國民黨的「醬缸文化」。他批評,國民黨的黨德黨魂都不見了,以制度為例,主席選舉制度搞得這麼混亂,好像都是「因人設事」,而且黨的論述非常蒼白和無力,必須打破醬缸,把黨德重新再造,讓國民黨變成一個受人家尊敬的政黨。

張亞中提出「水漲船高」的概念,認為如果把國民黨的形象變好,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有理念、有論述、有方法、值得尊敬的政黨,後來的參選才有更好的機會。他總結,這次參選的訴求與自己4年前一樣,就是「救黨、救國、救兩岸」,並將「黨的改造以及兩岸的和平」視為最重要的兩個政治目標。

當被問及1320萬元的報名費是否已張羅齊全,張亞中說明,這筆費用分成兩個部分,1000萬元是所謂的「職務捐」,未當選則退回,他透過3、4位朋友的幫助,將以銀行本票的方式交給國民黨黨中央;另外320萬元的報名費,則是透過自己成立的公開募款帳號,以及義賣三本新書《理想的中國人》、《台灣再光復》、《輕鬆讀懂孫中山的核心思想》來籌措。

張亞中表示,他只募到320萬元就夠了,其餘競選經費會從自己的口袋支出;過一段時間以後,會找一個地方,支持者可以憑捐款的收據,然後到他的辦公室來換那幾本他剛出版的新書。他強調,這也是透過捐款,培養及鼓勵大家讀書的機會,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中華文化、理想的中國人,以及台灣歷史與孫中山的核心思想。

對於這場選舉,張亞中痛斥是「史上最不公平」的選舉。他舉例,他在5月底就宣布參選,但國民黨原定的9月1日至9月5日報名時間卻延到9月19日,為了「等一個人」。他比喻,這就像已經站在起跑線上,準備鳴槍了,卻突然被告知還在等一個人來參加比賽。他諷刺,這不是在等他們,而是黨主席在「等心目中的一個人」。

張亞中還指出,投票資格也改了兩次,從6月18日以前繳費,改成8月28日,最終改成9月10日以前繳費黨費即可。他質疑,這是不是為了某個要出來選舉的人,讓他們人頭黨員可以趕快補繳黨費?

張亞中進一步批評,國民黨到選舉已經開打了,人家已經站在起跑線了,突然找一個人過來說,這個人以前沒有參選資格,現在有參選資格了,因為給他一張證明,叫做中評委,有幾個人都是臨時才拿到參選資格。他認為,這些都證明國民黨的選舉制度是「史上最不公平」的地方,這恰恰好是他要打破的國民黨醬缸文化。

張亞中自豪地說,自己今天要救黨救國,已經準備了幾年,思想論述都非常清楚;反觀現今湧出一大堆人,都是在盧秀燕宣布不選以後才要出來選。他認為,如果真的想為黨做事情,應該是身先士卒的那種責無旁貸的責任與使命,這是做黨主席最基本的,然而,現在這麼多人想參選黨主席,都是在算計得失的情況下才出來。

張亞中最後重申,這一次參選的過程,就是國民黨醬缸文化的典型,這種醬缸文化,不只是國民黨的領導者,連參與者,那些號稱是中生代的人,都是醬缸文化的一環。他指出,部分參選者都是從權力利益的角度去思考,算計都是從個人得失思考,有沒有想過黨的百年大計、黨格、黨魂、兩岸關係怎麼解決?他表示,在未來幾場電視辯論中,想請教他們一下。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喊話國民黨世代該交棒了 馬英九宣布支持羅智強任黨主席

2026選戰不缺席 高嘉瑜:請大家拭目以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