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共存2-2】馬太鞍堰塞湖10月潰壩危機? 林業署花蓮分署:機率低、持續監測精準預警

  •  2025-09-15

【與自然共存2-2】馬太鞍堰塞湖10月潰壩危機? 林業署花蓮分署:機率低、持續監測精準預警 19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花蓮報導

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堰塞湖因周邊皆為林道,難以深入,林業保護署花蓮分署副分署長朱懿千接受《匯流新聞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請空勤總隊定期帶著學者及林保署等相關人員進入堰塞湖的實際所在地監測,而堰塞湖即便會在10月溢流,但她也再次闢謠並呼籲民眾不要驚慌,並非如同電影場景般,山洪會從林道崩落,而是會以溢流方式來削弱主體,並呼籲配合相關單位進行撤離。

根據馬太鞍堰塞湖監測中心指出,若潰堤,可能受影響的範圍將包括花蓮縣萬榮鄉,明利村臨近上游、最鄰近保全點;花蓮縣光復鄉,大馬村、大平村、東富村(台9線馬太鞍溪橋及兩岸聚落為重點區段);再者是花蓮縣鳳林鎮,長橋里(下游延伸段,溢淹潛勢範圍內),約為690多位居民。

【與自然共存2-2】馬太鞍堰塞湖10月潰壩危機? 林業署花蓮分署:機率低、持續監測精準預警 21

此外,根據學者研判,目前馬太鞍堰塞湖壩體穩定性初步判為「穩定」,但溢流期仍有沖刷破壞風險;在極端條件下若發生潰決,洪峰抵達下游重點保全點時間很短約40–60分鐘,需以監測預警與下游防護為優先。

針對馬太鞍堰塞湖的後續相關配合措施,花蓮消防局表示,已經協調鄉鎮公所完成預防性撤離規劃,下游7個村里約690多位居民,若監測到溢流或壩體異常,就會立即啟動撤離;集合點原則設在各村活動中心、國小等館舍,由鄉鎮公所公告並現場指引。疏散路線會避開馬太鞍溪橋等風險點,由警政單位引導交通,針對長者、身障、慢性病患者,縣府會優先安排交通接駁與醫護協助。

花蓮縣府新聞科長李冠霆指出,花蓮縣府已召開跨鄉鎮應變會議,並持續與林業保育署、水利署、公路局、台鐵公司等單位密切合作;林保署負責現勘與監測,水利署提供滅險與分洪評估,公路局與台鐵負責道路、橋梁、鐵路的安全調整。所有單位都透過縣府災害應變中心統一指揮,確保資源支援與訊息一致。

【與自然共存2-2】馬太鞍堰塞湖10月潰壩危機? 林業署花蓮分署:機率低、持續監測精準預警 23

此外,如果居民不願撤離,將依照《災害防救法》第24條,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依法強制撤離,並由警察協助執行。拒絕配合的居民,將依法處理,也會盡量以勸導為先,確保每位鄉親安全。

花蓮縣府不諱言,各鄉鎮公所已於事前就警示區域內住戶建檔,將在第一時間發布警示訊息,手機不需安裝App就能立即收到;同時也會啟用村里廣播、警廣、行動廣播車、警報器等多重管道,確保訊息能傳遞到每一位居民。縣府也會同步與林保署合作,透過空拍機和監測系統掌握現場狀況。

馬太鞍堰塞湖是否有民眾疑慮的潰壩危機?對此,朱懿千提及,若是有緊急的突發狀況,這部分都是變數,馬太鞍堰塞湖潰壩的機率較低,主體較為鬆散,有機會形成渠道,有可能從溢流形成渠道後,壩體也會有變化,也許會趨緩,民眾不用太擔心,當壩體越靠近溢流口時,屆時也會有更積極的應變,所以到現在為止,持續進行監馬太鞍堰塞湖測。她也強調,預警的時間點必須要更精準,更要避免擾民,不希望造成民眾心理的負擔與壓力。

「相信政府,請相信花蓮分署說的都是實話,而實話來自於科學根據,來自於不想擾民的同理心,請相信我們。」朱懿千更是喊話民眾,林保署隨時在監測狀況,相關單位及同仁不眠不休,這是非常令人感動的狀況,許多同仁在假日出勤,只要一有狀況,就全力投入,大家都在關心馬太鞍堰塞湖變化,也盼望透過此次堰塞湖事件更了解民眾的心聲。

「我們要如何與自然環境共處,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朱懿千提及,因為壩體一開始相當不容易進入,要感謝空勤總隊第一大隊協助,讓林保署、陽明交大和成大等團隊,深入壩體進行研究調查,並搶在45分鐘內將任務完成;她很感謝這些站在第一線的所有救災人員,尤其花蓮在震災過後地質並不穩定,花蓮民眾要如何與自然共存這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話題。

照片來源:林保署花蓮分署、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與自然共存2-1】馬太鞍堰塞湖找解方 朱懿千:長期監測疏濬才能精確減災

【不敗鐵人2-2】外界貼標籤 游淑貞幽默化解:就當是對政績的稱讚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