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蝴蝶專欄】尼泊爾暴動中的台灣困境:外交部責任何在?

  •  2025-09-12

【藍蝴蝶專欄】尼泊爾暴動中的台灣困境:外交部責任何在? 3

藍蝴蝶/公共行政碩士、時事評論人

近日尼泊爾因政府封禁社群平台引發暴動,造成多人傷亡,局勢動盪不安。

暴動衝擊下,台灣旅客也陷入困境,其中一名台灣網友Mei Hsu分享,她的朋友在尼泊爾登山時遭遇暴動,原本下榻的飯店被炸毀,行李物品全毀,交通與網路中斷,無法順利返台。她向外交部求助卻遭遇推諉,對方以「尼泊爾」無設辦事處為由,要求其『自行』聯絡「印度」辦事處或『旅行社』。此事引發外界批評,外交部的處理方式是否妥當,值得深刻檢討。

一、外交部的推諉:制度缺失還是責任逃避?

首先,外交部在協助旅外國民時,應展現主動性與效率。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受困旅客被要求自行聯絡印度代表處,而非由外交部主動協調。此舉顯示出政府對於緊急救援機制的不足。當事人因網路不穩定無法順利聯繫代表處,甚至留言後遲遲未獲回覆,這種形同放生的行為,著實讓人質疑外交部是否真會履行保護國民的責任。

其次,台灣外交部在尼泊爾並無設置辦事處,但這並不應成為推卸責任的理由。外交部完全可以透過現有的資源,例如印度代表處或其他國際組織,主動協助受困旅客聯繫必要單位。若外交部僅提供緊急聯絡方式而無實際行動,這種「踢皮球」的作法無疑是在危機中讓國民自求多福。

二、民眾的不滿:政府效率與信任危機

事件爆發後,民眾紛紛在網路上留言表達不滿。有人指出中國大使館在類似情況下效率更高,也有人批評台灣外交部名存實亡,只會掛名而不實際行動。這些聲音反映出政府在危機管理上的信任危機。當國民在海外面臨生命威脅時,政府的冷漠與推諉只會加深人民對體制的不信任。

此外,有網友提到,「出國最重要的是先查明當地中國大使館的聯絡方式」,這句話雖然帶有諷刺意味,但也折射出台灣政府在國際救援能力上的不足。外交部若無法提供實質幫助,甚至連基本的協調工作都未做到,人民自然會轉向其他更具效率的管道尋求協助。

三、改革與反思:危機管理機制亟待改進

此次尼泊爾暴動事件是一個警鐘,提醒我們政府在旅外國民保護上仍有巨大改善空間。外交部應立即檢討以下幾點:

1.建立更完善的緊急救援機制:針對無辦事處的地區,應設立專責小組,透過與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合作,加強危機中的援助能力。

2.提升主動性與效率:外交部應在接獲求助後迅速行動,而非要求當事人自行聯絡相關單位。主動協調是政府責任的重要體現。

3.增強國際存在感:台灣在一些國家缺乏辦事處,但可以透過與友邦或其他國際組織合作,建立更強大的支持網絡。

4.透明溝通與危機教育:政府應向民眾普及危機應對知識,例如如何在海外求助、如何利用現有資源等,以減少突發事件中的混亂。

四、讓人民看到政府的責任感

每當國人在海外面臨危機時,他們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支持與保護,而非冷漠的推諉或形式上的回應。尼泊爾暴動事件突顯出台灣外交體系的不足,也提醒我們改革的重要性。唯有建立更有效率、更有溫度的危機管理機制,才能讓人民真正感受到政府的責任感與可靠性。在全球化時代,每一位旅外國民都是台灣的延伸,政府不僅要保護他們的安全,更要讓他們感受到「即使遠在天涯,也能依靠祖國」。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蝴蝶專欄】司法攻防戰:柯文哲、北檢與總統府的三角戲碼

【藍蝴蝶專欄】護國神山孤軍奮戰:美方撤銷豁免下的台積電挑戰與台灣政府應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