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餘波3-3】核三延役盼比照美國嚴審 前核安總稽查: 3萬件設備逐項盤點

  •  2025-09-05

【公投餘波3-3】核三延役盼比照美國嚴審 前核安總稽查: 3萬件設備逐項盤點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核能政策走向再掀討論,近期公投結果凸顯民眾對核能的高度需求。延役程序必須依循國際規範,經專家解釋,包含逐一盤點核三廠逾3萬件設備、重新計算耐用年限,並備妥5份完整報告,經專家及核安會嚴格審查後,才能決定是否繼續運轉,確保安全與能源穩定。

前核安總稽查王琅琛受訪指出,從近期核能相關投票結果可以看到,贊成與反對的比例大約呈現「7成對3成」,顯示民意已明確表達對核能的支持。他強調,這樣懸殊的比例在過去幾乎沒有出現過,凸顯核能在民眾心中的必要性,政府應該正視並參考這項民意,調整後續的能源政策。

王琅琛表示,相關民調在投票之前就已經呈現出7比3的差距,實際投票結果與民調一致,再次驗證了民意趨勢。他指出,過去兩年南部經歷水災與各類能源供應問題,讓民眾更深刻感受到若缺乏核能,僅依靠再生能源難以支撐需求的現實,因此才會在投票中展現高度支持。

「7成民意反應核能的需要,這是跑不掉的。」王琅琛直言,能源問題不僅攸關產業發展,更關係到民生穩定。當再生能源推動仍存疑慮時,核能在國家能源結構中的角色,已成為社會普遍共識,政府必須提出具體回應,才能符合民意期待。

「核電延役並非隨意決定,而是有一套嚴謹的程序,台灣應參照美國經驗,逐步落實。」王琅琛表示,他在台電退休前,長期負責核電延役相關工作,從2005年起至今已有20年經驗。他指出,美國有90到100部機組,都是依循一套完整程序進行延役,完成規劃與審查後才能獲准繼續運轉,當年台電也完全比照這套模式,逐步推進。

「延役的工作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更不能為了趕快而打馬虎眼。」王琅琛強調,台電的角色是負責執行與提出結果,而核安會則是更嚴格的把關單位,還會引進國外顧問與專家進行同儕審查,確保程序合規。

王琅琛指出,政府若決定推動核能政策,就應該確實依循國際規範,逐步推動延役,才能在回應能源需求的同時,兼顧安全與信任。他強調:「老美怎麼做,我們就要怎麼做。不要打馬虎眼,這才是符合民意、也符合安全原則的正確方向。」

關於延役的嚴謹審查過程,王琅琛表示,傳統機組原設計多以「運轉40年」為基準,設備檢核也依此進行;若要延役「再多20年」到60年,不能只用「老舊」一詞概括,因為有些設備本來就可耐用80年、100年。延役的第一步,就是逐一盤點設備,從圖面到現場把每一件找出來,並檢視其所處環境(location)是否仍適合長期使用。以核三為例,「這些小設備約有3萬多件」,都要一個個確認,「原本可用40年的條件,延長到60年到底行不行」。

完成盤點後,進入老化管理。王琅琛說,若評估設備無法支撐後續20年,就必須更換;若仍可勝任,則繼續使用,這一塊主要針對硬體設備逐件處理。他說,還有「軟體」面,許多設備與結構原先是以分析計算驗證運轉40年沒有問題,延役就必須重算到60年;若結果顯示耐受不足,就要採取加強或汰換的做法,某些大型設備可能需直接更換新品。

王琅琛指出,這些作法國外都有先例,以核三而言,「上述兩件事(逐項盤點與重算)初步都已做了」。若現在決定進入延役,則要把已完成的報告再全面複核(review),檢查是否有遺漏之處。

談到正式程序,王琅琛說,台電若要啟動延役,必須準備5份報告,並由公司內外部專家審查,確認內容是否充足,再送交核安會審核。核安會還會延聘國外顧問與同儕審查,「這份工作是很嚴謹的」,台電與核安會在核能延役上,態度都是以嚴格評估為原則。他說,自己現在已退休、是名「老百姓」,只要相關單位確實依上述程序辦理延役,「我應該要放心」,延役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每一步都要按部就班、逐項確認與審查。

照片來源:取自經濟部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分享義大利CANALI外套、皮鞋 鳳小岳談西裝哲學:舒適與優雅缺一不可

參訪岡山扣件產業傾聽業界心聲 陳其邁:攜手中央強化國際競爭力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