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哲偉專欄】抗戰勝利八十年:國軍的血與骨,不能被遺忘

  •  2025-09-02

【鄧哲偉專欄】抗戰勝利八十年:國軍的血與骨,不能被遺忘 9

鄧哲偉/台北國際商會理事長

今年九月三日是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週年。八十年前,中華民族陷入亡國滅種的危機,日軍鐵蹄橫掃而來,國軍將士毅然決然挺身而出。從淞滬會戰、台兒莊大捷,到長沙會戰、滇緬戰場,正面戰場上每一寸土地幾乎都染滿了國軍的鮮血。統計顯示,八年抗戰中,超過三千萬人傷亡,其中大部分來自國軍將士。可以說,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民族的延續。

然而,八十年後的今天,台灣社會對這段歷史的回應卻顯得冷清,僅止於在忠烈祠獻花致意,場面莊嚴卻單薄,形式上有紀念,實質上卻少了應有的重量。對比北京的紀念活動,場面盛大、宣傳鋪天蓋地,反而形成強烈的對比。諷刺的是,當年共產黨並非正面戰場的主力,卻在今日扮演「抗戰勝利的代表者」;真正浴血奮戰、承受最大犧牲的國軍,卻在自己延續血脈的台灣,逐漸被遺忘。

這不只是歷史的錯置,更是一種集體記憶的流失。近年來,許多年輕世代甚至誤以為「抗戰主要靠共軍」。這樣的誤解,不是年輕人本身的錯,而是教育與社會對歷史責任的缺位。當課本僅簡單提及「八年抗戰」,卻沒有強調國軍在正面戰場的犧牲,歷史的真實就被稀釋了。這種漠然,對無數犧牲者與他們的後代,都是一種殘忍。

要知道,台灣仍有許多國軍將士的後代,他們的父祖輩曾為這個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八十年過去,他們眼睜睜看著社會對這段歷史漸漸冷漠,甚至被錯誤的敘事掩蓋,這是一種深沉的孤寂。這不僅是歷史正義的缺口,更是國家認同的裂縫。

抗戰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卻不該被隨意挪用,也不能被選擇性遺忘。沒有國軍的犧牲,抗戰就不可能取得勝利;沒有這些烈士,中華民族早已亡國滅種。台灣今日享有的民主自由、發展空間,根本上都建立在那場血與火的勝利之上。如果我們對這段歷史輕描淡寫,就是在否定自己的來處。

八十年是一個世代的更迭,但也是一個民族記憶的試煉。紀念不是形式,而是價值的重申。台灣社會若繼續在抗戰記憶上退縮,最後留下的,將只是另一方對歷史的詮釋主導權。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背叛,更是對未來的失責。

抗戰勝利八十年,我們必須再一次大聲說出:是國軍將士浴血奮戰、捨身殉國,才換來中華民族的延續。這段歷史不能被扭曲,更不能被遺忘。若我們連最基本的歷史真相都無法守住,又如何期待年輕世代能夠肩負民族的未來?

歷史需要被銘記,真相需要被傳承。紀念,不只是為了過去,更是為了今天與未來。八十年前,無數國軍將士以血肉之軀守住了中華民族的命脈;八十年後,我們至少要以誠摯的心,守住這段記憶,告訴後人:國軍的血與骨,不能被遺忘。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鄧哲偉專欄】美國封殺再生能源 台灣還獨走風力光電老路嗎?

【鄧哲偉專欄】台灣車價該醒了:關稅保護傘還能撐多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