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以色列正在葬送猶太人的形象

  •  2025-08-21

【張亞中專欄】以色列正在葬送猶太人的形象 3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猶太人的國際形象正在快速逆轉,但是以色列的決策者卻無意反省修正。「加薩」就是逆轉點。

自2023年10月以巴衝突再度爆發以來,戰火未曾停歇,以色列的轟炸與封鎖,使這片狹小的土地陷入人間煉獄。醫院缺乏藥品,兒童在瓦礫中哭喊,數以萬計的平民流離失所。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軍事攻擊,而是赤裸裸的人道災難。

以色列堅稱這是一場「自衛戰」,是為了打擊哈瑪斯的武裝力量。然而,當導彈一次次落在難民營、學校與醫院,當整個加薩陷入缺水、缺糧、缺電的絕境時,國際社會所看到的,已經不是以色列的安全防衛作為,而是對一個民族的集體懲罰。

猶太民族在二十世紀經歷過最慘烈的悲劇。納粹集中營象徵著整個世界對猶太人無力守護的歷史罪行。也正因如此,以色列建國得以獲得世界廣泛的同情與支持。

然而今日,當加薩的街道被炸成廢墟,當孩童的屍體一具具從瓦礫堆中被抬出時,世人不禁要問:這與猶太人曾經遭受的壓迫,有何不同?

猶太人建國的以色列,從曾經的受害者,轉變為手握強權的加害者。這種角色逆轉,使得國際輿論逐漸將「猶太人」與「壓迫者」畫上等號,抹去了猶太民族苦難的記憶,反而讓世人開始質疑猶太民族是否仍配享有道德高地。

猶太文明的偉大之處,在於它為西方文明與科技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舊約聖經‧以賽亞書》曾說:「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這些話語不僅塑造了猶太文化,也深刻影響了基督教與伊斯蘭世界的倫理觀。

然而,當今日的以色列一次又一次在戰爭中踐踏這些價值時,它其實是在背離猶太民族的精神傳統。這種背離不僅讓世界對猶太人產生矛盾印象,也會讓後世的猶太子孫陷入沉重的道德審判:當祖先的信仰告訴你要守護弱者,而你的國家卻選擇轟炸平民與記者,你該如何自處?

以色列政府或許認為,只有以強大的軍事手段清除威脅,猶太民族才能獲得長遠安全。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首先是道義資本的流失:猶太民族之所以能獲得國際支持,是因為世人記得他們的苦難。如今加薩的血腥畫面正迅速沖刷這份同情。其次是國際孤立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國際組織譴責以色列的行徑,抵制運動與外交孤立將逐漸削弱其行為正當性。第三是民族形象的扭曲:當「以色列」與「殘酷」劃上等號,這個印象不會只停留在國家層面,而會投射到整個猶太民族。

猶太人曾以智慧、信仰與堅韌聞名於世,如今卻有可能因以色列的暴行,而被世人視為「新的壓迫者」。這不僅危及以色列國家的未來,也將深深影響猶太民族在歷史中的定位。

歷史早已告訴我們,沒有任何政權能在踐踏人道與真相的基礎上長久生存。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曾自認不可撼動,最終卻在全球抵制中崩潰。以色列若持續以加薩為實驗場,以暴力換取短暫的安全,那麼等待它的,將是帶著血與火的動盪。

當年納粹用暴力否定猶太人的存在,而今日的以色列,卻正在用暴力否定他人的生存。以色列雖然不等於猶太人,但以色列在加薩的暴行,正在一步步葬送猶太民族的道德形象,也讓以色列變得更不安全。因為沒有任何民族,能在失去道義與正當性的情況下安穩立足於世界。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國民黨必須進行數位轉型的現代化

【張亞中專欄】應修法以嚴懲偵訊資料外洩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