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華紙綠能轉型努力被忽略 吳建志籲中央審視碳交易制度

  •  2025-08-19

指華紙綠能轉型努力被忽略 吳建志籲中央審視碳交易制度 2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花蓮報導

花蓮縣議員吳建志今(19)日指出,中華紙漿近2年營運數據,清楚呈現了花蓮產業在全球經濟動盪與轉型壓力下的掙扎,並指出中央高喊淨零排放,卻在碳交易制度設計、能源補貼分配上嚴重偏差,他要求中央應重新審視能源補貼與碳交易制度,把資源導向真正努力的企業,尤其是東部地區。

吳建志說,華紙2024年全年合併營收達新台幣207.7億元,卻仍出現2.5億元虧損,無力配發股利;進入2025年,上半年合併營收95.6億元,稅後淨損擴大至6.1億元,第2季更因漿價下跌、新台幣急升與人民幣貶值,陷入營運壓力。

吳建志指出,在這樣的困境中,華紙展現了令人敬佩的決心,花蓮廠投入30億元建置高效回收生質能發電設施,逐步朝向綠電自給自足與零排放前進,並取得 ISO 14067 碳足跡與全台首張ISO 13065生質能源永續認證。他說,更難能可貴的是,當中南部太陽能板因天災大面積受損時,華紙的木質素生質能發電設施仍可24小時穩定運轉,每年供應1.5億度綠電,未來升級後可達3.6億度,「這不僅是企業的成就,更是花蓮對全台能源穩定的重大貢獻」。

吳建志再提到,在產品策略上,華紙積極推廣高收益、符合國際規範的綠色纖維材料,例如無氟防油紙,已打進國際餐飲市場,既保障食安健康,也方便回收再利用,體現了環保與市場並重的方向;另一方面,華紙攜手教育單位推動「書籍回收再生」,將課本循環利用成卡紙教材,讓孩子從小理解資源循環的重要性,這是最貼近生活的永續教育。

「這些成就,全靠企業苦撐!」吳建志強調,中央高喊淨零排放,卻在碳交易制度設計、能源補貼分配上嚴重偏差,讓花蓮企業「做得多、拿得少」;西部6都產業享有多項補助,東部卻常被忽視。他說,華紙用自己的力量替國家撐起永續招牌,中央卻只會拿成果到國際舞台邀功,這對花蓮公平嗎?

「華紙已經用行動證明,花蓮有能力、有決心站上綠色轉型的前線。」吳建志呼籲,中央應重新審視能源補貼與碳交易制度,把資源導向真正努力的企業,尤其是東部地區。他表示,花蓮需要的不只是美麗口號,而是實際的政策行動與資金支持,作為地方民意代表,會持續在議會監督,為花蓮產業爭取公平,確保花蓮不再孤軍奮戰。

照片來源:吳建志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東市農業現金救助今申請 陳銘風加派人力受理8/29截止

高鐵延伸宜蘭說明會至今沒下文 張勝德籲交通部實現承諾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