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美國已成為全球的榨取者

  •  2025-08-08

【張亞中專欄】美國已成為全球的榨取者 3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台灣其實沒有能力去「反誰」,也不需要去「舔誰」,而是要「知誰」。台灣要「知共」,也要「知美」。

2025年,隨著川普重返白宮,世界再次見證了一場強權主義的逆流。世界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近日刊文指出,美國已從「自由世界的燈塔」,徹底轉變為一個「榨取型的超級大國」(The US Is Now an Extractive Superpower)。這是美國國家戰略的根本重構,不再維護全球秩序,而是系統性地收割全球資源。美國對敵國施壓,對盟友吸血,已經對世界和平與繁榮構成威脅。

川普的核心政治敘事是「美國在全球化中吃了虧」。這種「受害者情結」被情緒化、政治化,轉化為報復外交的正當性來源。無論是與歐盟爭吵貿易協議,還是要求日本、韓國、加拿大提高「保護費」,美國已不再隱藏其榨取意圖,甚至將這種勒索視為政績。

在這種零和邏輯下,過去的多邊協議、國際共識與合作框架,被視為束縛。取而代之的,是單邊主導與利益最大化,哪怕代價是盟友關係破裂、信任崩潰。

川普的「敵友」標準,不是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而是經濟利益的盤算。在北約,美國多年批評歐洲「搭便車」,要求提高軍費支出,否則「不再保護你們」;在亞太,日本與韓國也被迫增加駐軍分攤費,否則面臨撤軍威脅。安全不再是共同責任,而是美國手中的籌碼。更甚者,在能源、科技、糧食、晶片等領域,美國設下壁壘、祭出罰單、進行封鎖,將原本的合作網絡變成控制與輸血的渠道。

榨取政策看似短期得利,長期卻自損根基。高關稅與貿易壁壘或許保護了部分產業,卻推高了國內物價與原料成本,削弱製造競爭力。同時,這種損人利己的模式正在摧毀美國的國際信用,加速去美元化與「去美化」趨勢,正在逐步加速美國的衰敗。但是,川普的思維卻是,只有榨取,美國才能偉大。

「美國已經成為一個榨取型的超級大國」這篇文章對台灣而言,應該是個警醒。美國的榨取型外交,對台灣的衝擊尤為直接。多年來,美國對台軍售與安全承諾,被刻意包裝成「堅定的安全承諾」,實則是一套「保護費榨取邏輯」:渲染威脅、推高軍購,並要求我們在外交、科技、經濟全面向美靠攏,犧牲自主性換取不確定的安全承諾。

在經濟領域,美國要求台灣加入美國的產業鍊,迫使台積電赴美設廠,轉移關鍵技術與產能,削弱了我們的長期競爭力。軍事上,美國的戰略圍堵將台海推向緊張高點,讓我們背負巨額軍事支出,而美國軍火商坐收漁利。

美國人都已經明確提醒,美國已經是「榨取式強權」了。台灣不能沉醉於「附庸安全」的幻象。對美國而言,台灣的價值取決於它在戰略棋盤上的作用,而非台灣人民的長遠福祉。面對未來,台灣更應冷靜判斷:唯有戰略自主、產業守護、兩岸和平,才能不被捲入美國的榨取遊戲。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美聯社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台灣還沒有醒過來嗎?自己的未來自己救

【張亞中專欄】民進黨為什麼會出現這些人 幹出這些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