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國文鍾佳濱籲納綠能入災防體系 補強儲能與微電網韌性

  •  2025-08-06

郭國文鍾佳濱籲納綠能入災防體系 補強儲能與微電網韌性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7月初丹娜絲颱風重創台南七股沿海地區、導致長達一週停電並造成逾5.3億元漁業損失,民進黨立委郭國文、鍾佳濱今(6)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儘速將綠能系統納入災害防救體系,補強「漁電共生」制度性缺陷,強化能源抗災韌性,真正落實「共生」精神。

郭國文指出,這次風災中,漁電共生案場雖距離災區僅咫尺之遙,卻無法提供備援電力,暴露當前政策僅重發電績效、輕忽災時應變需求的問題。他表示,現行多數光電案場與台電簽署躉購契約,電力透過升壓站提升至161kV並併入電網,但地方用電系統所需的110/220V電壓,光電設備卻無法直接供應,加上缺乏逆變器、儲能系統與離網設計,當主電網中斷時,地方即陷入能源孤島。

「這不是真正的共生,而是只顧KPI的發電手段,讓漁民在斷電之際,望著魚塭上方的太陽能板卻求助無門。」郭國文表示,政府應將光電設施納入災防設計,尤其是易受颱風侵襲的沿海地區,應規劃包含備援儲能與微電網功能,讓災後社區可立即恢復基本電力供應。

郭國文建議光電運用在災害備援上已有案例,但多半是在偏遠山區;另外若要新增儲能設施、共享電力,雖然技術上可行,但在光電案場設計之初就需先規劃,要求行政機關提出解決辦法。

鍾佳濱指出,過去多次質詢地面型光電案場的應變能力,始終未獲實質改善。他說,若要將光電就近供應災區,需具備離網型逆變器、儲能設備、自動切換控制系統,以及微電網架構,「沒有這些設計,綠能就無法在災時發揮效用。」

鍾佳濱建議,政府應以「光電+儲能+微電網」為核心,打造「平時售電、災時供民」的運作模式,並鼓勵業者與地方政府簽署「災後供電協議」,進一步將能源韌性納入ESG評比與補助條件中,讓綠能發展與地方生活真正連結。

與會的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與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也指出,過去多關注山區災害下的電網設計,這次風災則讓社會意識到「沿海也會成為孤島」,呼籲政府立刻補強海邊社區的能源自主能力,避免災害重演。

對此,經濟部與農業部表示,將共同組成專案小組,輔導台電與漁電共生戶建置儲能裝置,並與行動儲能設備整合應用,強化未來災害下的備援供電能力,提升整體抗災韌性。

照片來源:郭國文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賴清德與前英國首相同台 強調維持現狀、確保台海和平

憂美關稅重創南投農業 許淑華籲應讓國會知情談判內容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