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聖專欄】海水退去,誰沒穿褲子?台南水災揭穿民進黨的金錢遊戲

  •  2025-08-03

【何啟聖專欄】海水退去,誰沒穿褲子?台南水災揭穿民進黨的金錢遊戲 3

何啟聖/資深媒體人

俗諺:「海水退去,才知道誰沒穿褲子」。這次台南水災,就是最現實的一幕。大雨連日,嘉南地區泡在水裡,災民焦急等待救援,卻看見政府束手無策。諷刺的是,民進黨卻宣布要再編列上千億「系統性治水」計畫,彷彿只要再花錢,就能洗刷多年治理無方的現實。但老百姓心裡最清楚:不是沒有錢,而是錢根本沒有花在人民需要的地方。這一場水患,不過是徹底暴露了民進黨如何將納稅人的血汗錢,不當地輸送給軍火商、財團與綠色友友的鐵證。

台灣並不是沒有治水的預算。今年度早已編列551億元,結果一場大雨就讓嘉南成了澤國。災民需要的不是下一個四到六年的「治水大計」,而是眼前就能守護家園的防洪系統。問題的癥結,從來不是錢不夠,而是錢沒有用在刀口上。

回顧這幾年,民進黨花錢的方式恰恰說明了問題。

首先是軍購。幾千億、上兆元的軍購案,一批批往美國送錢,卻換不來應有的防衛能力。更荒唐的是,就算有些武器到貨,往往還是美國軍庫裡的老舊貨色,甚至是「回收場」退役的破銅爛鐵。台灣花鉅資買別人不要的庫存,卻還要被粉飾成「強化戰力」。老百姓看到的不是堅實的國防,而是一場金錢換外交的荒謬戲碼。

再看能源政策。民進黨高舉「非核」旗幟,卻把龐大補助輸送給所謂的「綠能」光電業。許多標榜環保的計畫,實際上只是財團圈地,農田魚塭被犧牲,山林綠地被侵蝕,最後真正長出的不是永續能源,而是一疊又一疊鈔票。當民眾需要防洪設施,卻發現錢早已流進「綠友友」的口袋,防災只能一次次停留在口號。

食品安全的代價,同樣是老百姓承擔。萊豬開放時,政府辯稱是「國際接軌」、「換取經貿利益」。但對台灣家庭而言,換來的卻是餐桌上的疑慮、檢驗的成本、以及對健康的隱憂。當政府連人民吃進嘴裡的安全都能犧牲,誰還能相信他會真心守護人民免於水患?

更不可忽視的是媒體與文化資源。民進黨透過龐大的廣告費與標案,把媒體馴化成綠色喉舌。災民哀嚎時,電視卻一再播放「政府救災積極」的歌功頌德。至於文化補助,本應促進創意多元,如今卻淪為政治乞討:只要靠攏執政,就能分得一杯羹。這不是文化繁榮,而是洗腦工程,用老百姓的錢洗老百姓的腦。

軍購、光電、萊豬、媒體、文化,這些開銷加總起來就是天文數字。當然,政府總能辯解「一切依法」,但法令不是藉口,真正的問題是錢沒有用在保障人民安全與福祉的根本需求。

這次的南台灣水患,再次揭穿了民進黨的治國思維。遇到問題,不是檢討錢花在哪裡,而是再編一筆更大的預算。問題不在於「錢不夠」,而在於「錢被揮霍」。人民的生命財產因此一次次泡在水裡,卻換不來應有的保障。

最後,這場水患,不啻是一面照妖鏡。民進黨口口聲聲說要治水,卻總是要編新的預算;口口聲聲說要守護人民,錢卻早早送進美國軍火回收場、綠友友的光電場、還有媒體與文化的宣傳場。這種「編預算治水」的戲碼,看似繽紛熱鬧,實則與《國王新衣》無異──掌聲滿堂時,誰敢喊出一句:「老百姓還是淹在水裡啊!」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何啟聖專欄】黑箱重演?民進黨不能自我否定太陽花精神——以服貿標準檢驗台美關稅談判,人民有知情權

【何啟聖專欄】賴清德的美國投名狀──沈伯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