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攝護腺癌LINE平台上線 台灣拜耳助力打造智慧抗癌生活圈

  •  2025-07-29

CNEWS195250729a02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年增逾9000人,較20年前成長逾3倍,每年造成超過1800人死亡。隨著高齡化社會持續加劇,攝護腺癌罹患風險逐年攀升,今(29)日由台灣泌尿科醫學會主辦、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指導,結合台灣癌症研究學會、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臺灣楓城泌尿學會協辦,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腫瘤護理學會等病友組織響應,並由台灣拜耳公益贊助,共同啟動「攝護腺癌大眾衛教與數位互動倡議」MOU,以數位平台強化50+男性健康意識,推動早期預防與治療行動。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表示,不少男性對攝護腺相關症狀就醫抱持抗拒,常因擔心被貼標籤而延誤診治,導致晚期與第三期攝護腺癌患者已超過五成。他強調,早期發現與治療對癌症防治至關重要,此次MOU簽署與LINE平台啟動,正是醫療界與產業界攜手實踐「健康台灣」願景的具體行動,期盼鼓勵更多50+男性主動面對健康,不再被動等待。

台灣拜耳總裁Ingo Brandenburg表示,台灣拜耳長期致力滿足台灣病患的需求,積極引進創新治療,爭取納入台灣健保給付,並推動大眾衛教與病友支持資源。此次MOU合作是推進攝護腺癌防治的重要里程碑,亦呼應「2030健康台灣」政策願景。他感謝神經學會、癌症研究機構與病友團體的共同投入LINE衛教平台,結合自我檢測、衛教動畫與共享決策工具,提升病患抗癌行動力。

CNEWS195250729a01

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理事長王弘仁表示,攝護腺癌不再是高齡男性專屬,近年來也有年輕男性面臨相關問題。他指出,雖然攝護腺癌多半進展緩慢,但其中也有具高侵略性的類型,若未及早偵測,恐影響生命與生活品質。台灣目前未實施全民PSA篩檢,民眾更需主動注意排尿異常等症狀,及早就醫。

台灣癌症研究學會理事長蘇柏榮表示,攝護腺癌治療日新月異,從早期僅有化療選項,到現今已有多種新一代口服荷爾蒙藥物與合併治療策略,醫療選擇更多、也更複雜。然而,台灣每年新診斷人數攀升,卻仍有高比例病患確診時已是第三或第四期,顯示早期篩檢與疾病認知仍有落差。

全台首個專為50歲以上男性設計的「攝護腺癌LINE互動平台」正式上線,整合三大核心功能模組。第一,30秒風險自我檢測,協助男性快速了解自身罹癌風險;第二,衛教動畫與圖文資源,透過淺白易懂的方式,說明攝護腺癌的知識、診斷工具與治療選項;第三,共享決策輔助工具,幫助病友與家屬與醫師討論治療方案,減輕就醫壓力,強化醫病溝通。平台期望提升熟齡男性健康識能,推動早期預防與正確就醫行動。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許怡敏指出,基金會每年服務逾6萬人次癌友與家屬,但攝護腺癌相關僅約2000人次,顯示多數患者選擇隱瞞、不願面對。她指出,病友常以「朋友得病」為名詢問,實則是自身經歷。許多男性為避免家人擔憂,習慣半夜上網找資料,卻難以分辨資訊真偽。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總監馬吟津表示,透過此次產學合作推動LINE數位平台,可突破這層障礙,讓男性以更自在、安全的方式獲得篩檢提醒與正確知識,進而勇敢踏出預防與治療的第一步。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人力荒?台大兒醫「主治醫8月要值班」   邱泰源:作法令人敬佩

解禁!能買加熱菸了  國健署有條件通過2業者、14項上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