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閃兵們的抗中保台

  •  2025-07-26

【投書】閃兵們的抗中保台 3

瀛南雄/獨立政論與文史工作者

無論是刻意操作或是歷史之必然,台灣地區的地緣政治確實是日益緊張,台灣的國防議題也頻頻引發熱烈討論。如何有效提升部隊戰鬥力與全民防衛意識已是政治人物與政論者的論述重點。

但幾十年來,台灣的兵役政策與逃避兵役議題也一直是社會上廣泛討論的敏感話題。無論是在營逃兵或是服兵役前逃避兵役,爭議性最大的還是在「自己或自己兒子不當兵,卻鼓吹年輕人勇敢上戰場」的公眾人物。大身疾呼鼓吹台灣人上第一線,實際上卻是自己或子弟減免兵役的一些新聞報導也是讓人非常不解。

首先是「黑熊勇士」計畫的推動者沈柏洋。他曾服司法替代役,因此免除了服實際兵役的義務。然而,他卻大力倡導台灣人參與「黑熊勇士」計畫,訓練民眾在戰時保衛家園。這種自身免役卻鼓吹他人上前線的行為,難免讓人感到矛盾。

司法替代役主要針對一些特定條件的役男,讓他們以服務司法機關或相關單位的方式履行兵役義務。這類役男通常不參與軍事訓練,因此也沒有上戰場的本質學能。
一個不需要接受軍事訓練,也不可能在戰爭爆發時投入戰場的人卻鼓勵普通民眾參加黑熊計畫,甚至可能在未來成為第一線的防衛力量。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會讓人感到兵役分配的不公平?的確值得商榷。

其次,現任駐芬蘭代表林昶佐的兵役問題也備受爭議。他曾坦言自己因為玩樂團而延畢躲避兵役,最終以焦慮症免役。這樣的行為不僅引發輿論對其誠信的質疑,也讓人思考司法系統是否應更嚴格審查類似案例,以確保公平性。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軍事是外交的手段』,一個逃避兵役,最終還以合法但有爭議理由免除兵役的人卻被任命為等同於大使的職位。這樣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會讓人感到兵役分配的不公平?又是一件值得商榷之事。

今年6月,24名役男因逃避兵役被依法起訴。比較起上述2位政府大官,這24位應該感覺到「為何家中無人在朝為官」的悲哀。

雖然「全民國防」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需要拿起武器上戰場,但其核心理念確實是在於「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應該為國家的安全貢獻力量,每個人都應該接受等量軍事訓練已備必須時上戰場。

「抗中保台」已成為台灣政治討論中的重要口號,象徵著守護台灣主權與民主價值。然而,隨著相關議題的深入探討,部分政治人物及公眾人物的兵役履歷引發了民眾對此口號真實性的質疑。究竟「抗中保台」是堅定的信念,還是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的政治操作?

有批評者指出,部分政治人物或名人在公開場合大談「抗中保台」,但真正面臨需要付出行動時卻選擇退縮。他們認為這種行為是「虛抗中,真逃兵;假保台,騙人民」。從部分人的兵役履歷以及政治言行的不一來看,這些指控並非完全空穴來風!

總結來說,兵役制度的公平性與公信力是維繫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面對地緣政治的挑戰,台灣需要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努力,而非僅靠平民站在第一線。公眾人物更應以身作則,展現真正的抗中保台精神,才能贏得民心,凝聚全民向心力。

服兵役是國民應盡義務,鼓吹年輕人上戰場卻又自己逃避兵役!

一句台灣話道盡了人民這些良心欠缺事件的心情:「別人的囝仔死袂了」。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freepik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投書】如何保衛台灣?

【投書】羈押沒完沒了 被告人權還剩多少?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