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中專欄】726請投下「不同意仇恨」的神聖一票

  •  2025-07-24

【張亞中專欄】726請投下「不同意仇恨」的神聖一票 3

張亞中/孫文學校總校長、中國國民黨主席參選人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但為何一旦遇上政治,這份美麗便悄然褪色?

一顆老鼠屎可以壞了一鍋好粥,一把火可以吞噬整座森林;而一個人心中深植的仇恨,也可能焚毀整個社會的良善與希望。

令人不敢置信的是,推動這場「大罷免」的人,號稱政壇老將的柯建銘,在726投票前,毫不掩飾地在社群臉書上赤裸寫下——「我小學六年級時就立志要打倒國民黨,為父報仇」;他說「這一刻,我等了六十年」;他宣告726的投票「要將KMT掃進歷史的焚化爐,化為灰燼與輕煙」——這不只是在他的執念,他奢念的是一場個人怨念的熊熊野火。

這場「大罷免」,不過是柯建銘六十年來仇恨的結晶,是他私心報復的政治巫術。他不只這樣想,還大聲說了出來、寫了下來、推動了整個執政體系一同參與。他讓這場原應屬於政策論辯的民主試煉,墮為一場私怨的清算。

回首過去,我們才驚覺——2024年1月13日選舉才剛落幕,15日柯建銘便迫不及待向賴清德、卓榮泰表態要全面清理國民黨區域立委。這個發動「大罷免」時間遠遠發生於國民黨立委去年四月赴中國大陸會見王滬寧、今年一月國會刪預算之前。所謂「見王滬寧聽指示」、「刪減預算」這些理由,只是為一場預謀已久的政治清洗找個藉口的遮羞布而已。

「打倒XXX」這樣的語言,不正是文化大革命時的鬥爭口號?柯建銘以紅衛兵自居,視所有國民黨人士為「牛鬼蛇神」,不論國民黨人對台灣有過多少貢獻,在他仇恨的眼中,惟有毀滅,方可雪恨。

那麼,問題來了:是賴清德被他說服了?還是兩人早已惺惺相惜,同為仇恨的信徒?更讓人不解的是,民進黨的眾多菁英,竟無一人願意為這場仇恨踩煞車,反而齊聲鼓噪、同赴清洗戰場。

民主政治的可貴在於「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既競爭又合作」、「議會可以爭鬥,但社會不要鬥爭」。民主社會不是誰把誰消滅,誰把誰掃進歷史的焚化爐,而是在制度下彼此良性的競爭。可悲的是,仇恨已使人瘋狂,他們以「更大的民主」來包裝他們的仇恨。

這場「大罷免」,是柯建銘一人仇恨的獻祭,是賴清德甘為幫兇的悲歌,是民進黨的集體盲從,是青年被煽動的迷失,更是整個台灣社會善良的淪陷。

我們不該讓仇恨的潘朵拉盒子再度開啟,不該讓政治報復披上正義外衣而橫行無阻。726,請用我們的手,關上這扇仇恨之門;用我們的良知,種下一株理性的種子。

投下「不同意罷免」的一票,就是投下「不同意仇恨」的宣言。

為了台灣,為了和平,為了我們共同生活的土地,讓726成為歷史記得的那一天——人民選擇擁抱理性,而不是燃燒仇恨。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組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張亞中專欄】賴清德過境美國 有變數?誰的得、誰的失?

【張亞中專欄】美中霸權轉移:決勝的關鍵已浮出水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