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檢紅字當發炎 男子「蛋蛋緊緊的」癌細胞已漫全身

  •  2025-07-24

健檢紅字當發炎 男子「蛋蛋緊緊的」癌細胞已漫全身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感覺「蛋蛋緊緊的」竟然是癌症!今年74歲的服飾業退休老闆蔡先生,早年健檢曾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卻誤信只是尋常的發炎,一拖4年,儘管沒血尿,但每次坐下來時就感覺「蛋蛋緊緊的」,就醫檢查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全身,最終全身痛得睡不著、走不動。醫師提醒,國人攝護腺癌超過三成發現已晚,50歲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定期進行檢查。

根據衛福部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有超過9000人確診罹患攝護腺癌,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位,較前一年增加6.3%,成長率高居男性十大癌症之冠,是大腸直腸癌的2.3倍。

以蔡先生為例,雖然陸續接受手術與荷爾蒙藥物治療,但一段時間後,病症惡化,屬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幸運的是,透過更精準的PSMA正子造影檢查,發現適合接受精準放射標靶治療,這才在治療後明顯緩解疼痛,能恢復日常作息。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表示,攝護腺癌初期幾乎沒症狀,加上許多男性即使已經出現排尿困擾,也容易被視為正常老化,或者諱疾忌醫,擔心走進泌尿科門診會被指指點點,等到被另一半或兒女押著來看診,往往已經來不及。

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查未列入公費篩檢,查岱龍認為,也是導致50歲以上男性往往錯過早期診斷機會的原因之一。他強調,男性應更重視自我健康意識,定期接受PSA的抽檢,且一旦察覺泌尿系統有變化,務必馬上就醫。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吳俊德指出,攝護腺癌好發於60歲至75歲高齡男性族群,由於症狀不明顯,往往腫瘤已壓迫到膀胱、尿道或轉移至骨頭產生疼痛時才驚覺有異,甚至約3成癌友確診時已經癌轉移,影響死亡率居高不下。

吳俊德說,早期攝護腺癌主要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5年存活率可近9成;晚期則主要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降低體內雄性素(睪固酮)濃度,藉此抑制癌細胞生長,即使是轉移性攝護腺癌,五年存活期也有將近5成,不過,一旦抑制荷爾蒙失效,即屬於「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五年存活率將驟降至15%,治療棘手。

為此,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接軌國際,在最新版治療指引中針對「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納入新療法,將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新一代精準放射標靶藥物增列為治療選擇。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核子醫學科主任黃玉儀說,近年研究發現,超過8成攝護腺癌細胞都具有PSMA抗原,因此可先透過正子掃描確認病灶是否為PSMA陽性;若為陽性,表示腫瘤具備清楚的攻擊目標,即可利用精準放射標靶來治療,將放射性同位素結合在能辨識PSMA的藥物分子上,藥物就可精準攻擊腫瘤,避開正常組織、減少副作用。

查岱龍強調,美國推行PSA檢查多年,已成功將攝護腺癌第4期確診率降至5%,相較之下,台灣腳步落後。只要對象正確、時間恰當的篩檢,將有助大幅提升治療成效,同時降低死亡風險,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願景要在2030年前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更應該推動PSA定期篩檢。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熟男愛海釣餐餐深海魚 健檢「腎功能剩一半」竟是重金屬超標!

健保提設「UCC」假日專看輕症 醫界:收費應急診的一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