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環章魚近年變多「台海第一毒」! 專家曝保命關鍵24小時

  •  2025-07-10

藍環章魚近年變多「台海第一毒」! 專家曝保命關鍵24小時 5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吃芥末章魚吃到嘴唇發麻,竟差點沒命!一名男網友在網路發文,到店家用餐時竟誤食劇毒的「藍環章魚」,下嘴唇微微發麻,嚇都嚇死,立即催吐並前往急診。毒物專家、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部主任楊振昌今(10)日表示,藍環章魚含有強力的河豚毒素,堪稱「台海第一毒」,不知道是否全球暖化影響,過去案例多在澳洲,但近年台灣有報告的個案也越來越多。

該名網友是在網路po出食餘照片,寫道自己可能誤食藍環章魚,赴急診後,因沒有解毒劑,醫師建議留意自身症狀,並表示若隔天未出現呼吸困難等異常,通常問題不大,但如有呼吸困難應立即回診。

楊振昌說,藍環章魚過去較多在澳洲,國內過去較罕見,但不知道是否受全球暖化影響,台灣近年陸續有報告在海域見到。且類似的誤食中毒案件過去也曾發生過,他就曾協助處理淡水一起案例。

楊振昌指出,藍環章魚含有河豚毒素,加熱無法破壞,主要作用於神經,會麻痺神經,且毒性發性快速,通常15分鐘到30分鐘就會出現症狀,晚的2小時之內也會有症狀,但最遲曾有6小時才發作。在河豚身上,以河豚的內臟最毒,但藍環章魚體型較小,毒素也較少。

一旦誤食,楊振昌警告,輕微者可能出現嘴麻、舌頭麻等症狀;更嚴重者,會引發吞嚥問題及 手腳無力、呼吸衰竭,症狀嚴重程序與吃下去的量有關係。在台灣常見的海洋毒性當中,河豚毒素堪稱排行第一毒,其次才是熱帶魚毒素、海葵毒素等。

一吃嘴發麻,就要趕快就醫!楊振昌強調,河豚毒素目前沒有真正有效的解毒劑,最怕引發呼吸衰竭,必須趕快插管治療,因此,千萬不能輕忽任何中毒症狀,只要即時治療,一般而言,撐過24小時通常很快就可以好轉。而坊間流傳的解毒偏方,如喝牛奶,純屬無稽之談,千萬不要輕信。

楊振昌提醒,一般人對藍環章魚較不熟悉,所以只要看到外觀明顯跟一般章魚不一樣的,就不要抓來吃,「搞不清楚的就不要放進嘴巴」,國內過往中毒案例就大多是自己海釣來吃或購買來路不明的海鮮。

藍環章魚近年變多「台海第一毒」! 專家曝保命關鍵24小時 7

照片來源:翻攝自農業部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加熱菸審查兩年半沒結果 4業者主動退出!國健署曝光原因

症狀不明顯卻致命「肺高壓」 北榮診斷大突破!10分鐘內測出高風險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