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釀5新生嬰死亡 媽媽注意!疾管署頒最新「餵母乳建議」

  •  2025-07-08

腸病毒釀5新生嬰死亡 媽媽注意!疾管署頒最新「餵母乳建議」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腸病毒大反常,集中發生在新生嬰兒,迄今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已累計有6例,其中5例死亡,全數都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惹禍。疾管署今(8)日宣布,這一波流行已在6月中達到最高點,有望持續下降;疾管署也正式修訂「新生兒腸病毒醫療處置建議」,宣導孕婦避免產前感染之外,也提醒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建議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

疾管署下午公布,上週雖無新增腸病毒重症或死亡病例,但上週二公布的北部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死亡病例,型別檢驗結果出爐,確定是感染伊科病毒11型喪命。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6772人次,與前一週的6877人次相當。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仍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

疾管署統計,今年累計有9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含6例死亡),分別感染伊科病毒11型8例及克沙奇B5型1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數為近6年同期最高;另新生兒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累計6例,其中5例死亡,均感染伊科病毒11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國內待研判的腸病毒重症個案,嚴重度已不若先前公布的個案嚴重度高,疾管署評估這一波伊科病毒11型已經在6月中達到流行最高點,不過,下降的幅度跟趨勢仍難掌握,預估7月仍將是伊科病毒11型流行期間,至於會不會延長到8月?尚有待評估。

另一方面,疾管署因應近期腸病毒疫情,經綜整國內外文獻,並邀集專家廣泛討論及參考專業醫學會建議,正式完成「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修訂,已於7月2日函文週知。

其中較引發關注的是母乳哺餵建議。羅一鈞強調,疾管署並不是反對哺餵母乳,只是兒科醫師有提出擔憂,有少數病例報告在母乳中檢出腸病毒,只是,是否為確切的感染途徑,醫界尚無定論,還言之過早,不過,為避免風險,疾管署仍經諮詢專家之後,修訂相關的建議。

羅一鈞說,新的建議是,針對新生兒、未滿3個月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早期破水等)的嬰兒,授乳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建議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過程中並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

疾管署公布「新生兒腸病毒臨床處置建議」如下:

(1)宣導孕婦在生產前應加強防護措施,避免產前感染。

(2)詢問母親分娩前14天及同住家人(含幼兒)是否出現疑似腸病毒感染症狀,以及早進行新生兒處置。

(3)加強監測新生兒發病早期症狀及肝指數、凝血功能等,並納入電解質失衡和腎上腺出血。

(4)針對新生兒、未滿三個月具高風險因子(如早產等)之嬰兒,授乳母親若疑似感染腸病毒,建議就醫與醫師討論最佳哺乳方案,可考慮暫緩哺餵母乳,過程中協助母親維持泌乳,待疾病康復後可恢復母乳哺育。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支「毒」秀!台灣13-24歲染梅毒連4年上升 上半年激增13%

腳拇趾「黑一塊」踢到瘀青? 越變越大竟是癌!他截肢保命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