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會評鑑藍綠白各有千秋 專家學者讚導入AI更加科學全方位

  •  2025-07-08

台灣國會評鑑藍綠白各有千秋 專家學者讚導入AI更加科學全方位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台灣中區教授協會今(8)日主辦「台灣國會評鑑頒獎典禮」,並由匯流媒體集團協辦正式亮相,國會評鑑除了有傳統指標,涵蓋法案提案、質詢次數及政策追蹤等面向,也導入人工智慧(AI)技術評比113位立法委員的國會表現,結合量化與質化指標,這次獲獎立委涵蓋藍綠白3黨,在全院、委員會和AI評鑑獎項各有千秋。

匯流媒體集團董事長吳世昌致詞表示,過去國會評鑑多為傳統模式,難免有不足,此次首次導入AI量化技術,藉由客觀指標快速搜尋與分析問政資料,避免意識形態干擾。他強調,未來將持續優化系統、提升透明度,並擴大應用至地方議會與部會首長的績效評鑑,期盼建立一套全方位、科學化的民主監督工具。

中華勞資事務基金會董事長鄧學良亦表達肯定,他認為匯流媒體透過AI科技,精確呈現立委表現數據,為社會提供真實資訊,是民主社會重要的一步。他也特別感謝立法院優化勞動相關法規的努力,並期待後續能對職場反霸凌等修法有所進展。

東吳大學教授蘇子喬表示,這次透過AI科技進行國會評鑑是非常有意思的嘗試,除了傳統具體且客觀的量化指標,AI能讓過去較為抽象的問政表現更為清晰可見。他認為,此次評鑑內容聚焦立委實質作為,具備高度公共意義。

國會觀察基金會前執行長項程華指出,在即將面臨「大罷免」的政治氛圍下,全國共有34席立法委員通過罷免提案第二階段連署,預計於7月底進行投票,由選民決定其去留。他說,中央選舉委員會預估此次選務經費將近12億元,立委身為政治中心的關鍵角色,去留更顯得舉足輕重,呼籲社會各界應以理性態度審慎抉擇。

為協助民眾更理性做出選擇,項程華說,這次由民間團體特別採用量化與質化並重的方式,全面呈現立委在國會的實際表現;其中在立法表現方面,評鑑將法案提案、連署與通過3個階段進行統計,前15名更獲頒一顆星,顯示其具備基本的立委職能,值得肯定。

此外,針對立委履行監督職責的表現,此次評鑑也將口頭質詢次數納入統計,項程華指出,質詢是立委依憲法第57條賦予的權力,透過現場即問即答方式,讓行政官員無法迴避民意。此次評鑑剔除書面質詢,納入跨委員會發言,並新增各委員會舉辦公聽會次數,以更完整反映立委問政作為。

在質化面向上,評鑑設立「地方建設守護獎」、「優秀政策分析獎」、「資料數據問政獎」、「公益價值宣揚獎」、「犀利監督質詢獎」5項獎項,旨在肯定具有政策深度、關注弱勢或表現亮眼的立委,盼藉此提升立法院整體素質。

卡薩羅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趙玉瑋表示,這套評鑑系統是AI應用於公共領域的具體實例,不僅具備語意理解能力,更涵蓋資料鏈時序建構與民主效能的邏輯設計。他指出,系統有三大亮點:其一,運用語意分析處理國會逐字稿等非結構化資料,突破人工整理瓶頸;其二,將立委發言風格轉化為可視化的量化標籤;其三,透過文獻引用與政策追蹤建立可追溯的資料鏈,讓立法效能能被衡量與討論,此舉有助將複雜公共議題轉為易懂指標,進一步促進公民參與。

*頒發獎項

(一)數據量化獎項

1. 全院(18人)

(1)特優:翁曉玲、黃國昌、廖偉翔、羅廷瑋

(2)優秀:牛煦庭、王鴻薇、伍麗華、李彥秀、林沛祥、林倩綺、邱鎮軍、張啓楷、許宇甄、游顥、黃健豪、鄭天財、謝龍介、蘇清泉

2. 各委員會

(1)特優(11人):牛煦庭、王美惠、林思銘、洪孟楷、許宇甄、郭昱晴、黃健豪、黃國昌、楊瓊瓔、羅廷瑋、羅美玲

(2)優秀(14人):王鴻薇、李坤城、李彥秀、林月琴、林沛祥、林倩綺、邱鎮軍、張啓楷、陳冠廷、陳昭姿、廖偉翔、蔡易餘、鄭正鈐、賴瑞隆

(二)AI質化獎項(15人)

1、地方建設守護獎:林俊憲、黃建賓、游顥

2、優秀政策分析獎:賴瑞隆、陳培瑜、鍾佳濱

3、資料數據問政獎:張雅琳、王育敏、張智倫

4、公益價值宣揚獎:陳秀寳、范雲、黃捷

5、犀利監督質詢獎:黃國昌、林淑芬、王鴻薇

(三)特殊貢獻獎項

勞權領域特別貢獻獎-國民黨黨團、民眾黨黨團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與蕭美琴陳建仁共賞紀錄片 許淑華:見證台灣民主溫柔與堅定

丹娜絲颱風已於今上午出海   劉世芳:仍請勿前往山區及海邊活動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