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控搞統戰、罷免 孔文吉反擊:保留法律告訴權利

  •  2025-05-12

遭控搞統戰、罷免 孔文吉反擊:保留法律告訴權利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語綺/台北報導

國民黨前原民立委、東華大學研究員孔文吉日前率團赴中國,參加雲南民族大學舉辦「七彩雲南、相約台灣」文化活動,活動現場布置「同宗同祖中華魂、兩岸一家心連心」等標語,遭東海大學政治系博士、布農族人邱孟玲投書媒體抨擊,指稱這是統戰話術假借文化交流之名,實則遂行文化整併暨認同重構,對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主體性造成巨大威脅。對此,孔文吉今(12)日回應表示,此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屬於惡意誣衊,還將兩岸單純的學術及民族文化交流抹紅污蔑成「統戰」;他也批評,邱的言論已構成對他名譽嚴重傷害,「深不以為然」。

針對邱孟玲批評,藉統戰汲取資源、藉部落動員以換政治利益,「已淪為對岸話語的代言人」,孔文吉發布聲明回擊,該言論無中生有,把兩岸單純的學術及民族文化交流抹紅污蔑成統戰,且構成對他名譽的嚴重傷害,對邱孟玲無端及不實的造謠誹謗,「深不以為然」。

孔文吉表示,自去年1月第6次參選立委連任失利之後,他即任職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暨海洋學院資深研究員職務,屬名義職(非屬該校民族學院)。

「我既沒開課、也未兼課,沒支領任何一毛公帑;且雲南民族大學也剛聘我為客座教授,我沒上課,也沒任何薪水或酬勞、純屬名譽性質。」孔文吉指出,故東華大學對他被雲南民大聘為客座教授之事也不知情,此事應不違法,更不應咎責於東華大學。

孔文吉亦嚴正澄清,自擔任山地原住民立委凡5屆共19年,每年帶領原住民鄉親赴對岸進行文化和民族交流,期能分享和了解彼此文化、習俗及原住民政策,以增進兩岸民族友誼和情感,數十年如一日。他呼籲,外界勿再以政治化的視角扭曲正常的文化交流事實,切忌抹黑抹紅。

「本人出身於南投縣原住民泰雅族,自進入公職以來,始終秉持對原住民族群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孔文吉表示,他對於南島民族及我國南島友邦外交方面,促進台灣原住民和南島民族文化交流和友誼,向來不遺餘力。

「故任職立法委員期間,曾發起擔任立法院『南島民族島國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長達10多年。」孔文吉說,他以原住民外交的國際眼光,積極促進台灣與南島語系國家及地區的互動合作,於前總統馬英九及蔡英文執政時期,都曾隨行總統或是總統特使出訪,其中亦發現南島民族之間的語言、風俗、文化,與中國大陸部分少數民族多有淵源,更與台灣原住民的文化、語言、飲食、造舟和紋面等,更有相似特徵。他說,「因此我的文化交流行動,無分兩岸或南島民族,都是出於對文化根源的追溯與情感認同,絕非政治上的選邊站隊」。

孔文吉進一步表示,過去20年,他致力於兩岸少數民族及南島語系的文化與教育交流,曾大力支持原民會辦理「南島民族論壇」及文化活動,這些活動的宗旨,在於鞏固世界各原住民族群文化之間的彼此認識、相互尊重與共同分享之友誼和情感,讓大家看見契合共通之處,也尊重文化差異性。

「這些單純的文化交流和友誼若被惡意解讀為『統戰』,不僅抹煞了無數原住民民族文化工作者及有識之士的多年心血和努力,甚至對於台灣原住民族的文化自主造成誤解。」孔文吉強調,若以「統戰」一詞來以偏概全的形容原住民多年以來苦心經營的友誼和情感,以及世界各原住民民族命運共同體之營建,就是居心叵測之短視和污蔑。

孔文吉續指,他深知文化合作的重要性,及善加珍惜和世界各原住民、南島民族多年以來苦心營建之友誼和情感,「自忖政治主張可以有所分歧,意識型態可以有所不同,但文化不該成為對立分化的工具和攻擊敵人的武器」。

此外,邱孟玲也批評,「甚至積極奔走各部落,發動對原住民立委伍麗華、陳瑩的罷免行動。其操作模式、發言內容及政治路線,透露他(孔文吉)重返政壇的企圖」。對此,孔文吉不滿指出,將他和「罷免」、「重返政壇」連結在一起,實乃誇張不實臆測,且充滿政治動機的陰謀論,將保留對邱的法律告訴權利。

最後,孔文吉表示,誠摯希望原住民政治回歸理性、尊重包容,共同守護台灣多元文化、兼容並蓄及合作開放的文化環境。任何對世界原民族懷有理想和願景的原住民,邱孟玲不應以「統戰」一詞概括簡化,以偏概全。他強調,原住民政治不須抹黑、抹紅,也是對台灣原住民、世界南島民族等命運共同體,以及民主自由和自治自決的最大傷害。

照片來源:翻攝自孔文吉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擴大農產品、能源、國防採購 龔明鑫籲美方儘早通過「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AI創意母親節影片送祝福 張善政、邱奕勝領軍議員介紹桃園亮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