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反中共民意飆升至8成 林濁水分析:傅崐萁帶國民黨對撞主流

  •  2025-05-12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前立委林濁水今(12)日接受《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針對大罷免行動、憲政爭議、民意變化與國民黨領導問題進行評論。林濁水指出,台灣大規模罷免制度源自國父孫中山設計,是國際少見的政治現象,並警告其可能引發「冤冤相報」的後坐力。

林濁水表示:「所謂世界奇蹟就是,全世界沒有大罷免這回事,陳水扁問英國有大罷免嗎?日本、美國有沒有大罷免?沒有!」他並警告,搞大罷免會冤冤相報,後坐力很大,民主國先進國家都沒有。

「其實為什麼全世界都沒有大罷免,只有台灣有?」林濁水提到,陳水扁認為大罷免當然是不對,但小罷免,針對個別不好的國會議員,這樣罷一罷很正當。但他認為,其實陳水扁也錯了,不管大罷免小罷免,全部都是孫中山的發明。

林濁水提到,大法官的會議的解釋499號:「按現代民主國家固多採自由委任而非強制委任,即民意代表係代表全國人民,而非選區選民所派遣,其言論表決對外不負責任,原選區之選民亦不得予以罷免,但我國憲法明定各級民意代表均得由原選舉區罷免之,與多數歐美國家皆有不同。」

「我國憲法明令各級民意代表均得由原選區罷免之,與多數歐美國家皆不同,那罷免怎麼生出來呢?孫中山發明。」林濁水說,孫中山不只發明了罷免,而且還發明了大罷免,甚至大罷免才是孫中山發明的重點。

林濁水回顧,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曹錕選總統,當選了,而國會明明是國民黨議員多數,孫中山卻選輸,而且輸得很慘;有兩個湊巧因素,一個湊巧因素就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國會、政情亂七八糟,亂七八糟中間,國會扮演了一個角色。

林濁水又強調,其中最為人所知道的就是曹錕選總統當選了,而國會明明是國民黨議員多數,孫中山選輸,而且輸得很慘,所以孫中山當然氣壞了,這個是第一個歷史事件;配上第二個歷史事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是在中國正在亂的時候,那麼美國有民粹運動,流行罷免制度,這個罷免制度本來在西方可以說已經絕跡了。」他補充:「在那個時代,美國復興,也不是每一個美國地方都有,大概西北幾個州,有些在加州啊、威斯康辛這些地方,流行罷免制度。」

林濁水指出,孫中山認為雖然美國沒有罷免國會議員,但是我國會議員那麼爛,於是把他拿來用。所以就把美國罷免地方公職的罷免制度,升級來罷免國會議員,這些議員都是豬仔議員,要加以罷免。「豬仔議員不是一個兩個,是一堆,是幾百個國會議員是豬仔議員,所以都要罷掉,是大罷免還是小罷免?」林濁水說,當然是超級無敵罷免,現在孫中山精神由民進黨充分發揮,表現在大罷免上面。

「最新民意沒有變,反對大罷免一向是多數。」林濁水指出:只有1月底2月初的時候,民意有一點變化,但基本上都是反對罷免的為多數,沒有多少變化。但他分析,國民黨領導整個戰爭的,其實不是黨主席朱立倫,也不是立法院長韓國瑜,而是黨團總召傅崐萁,「民進黨國會大戰,還是傅崐萁領導,甚至於韓國瑜酸溜溜地說,現在都是傅總召在決定」。

「對中共反感是主流價值。」林濁水說:民調非常清楚,主流民意是強烈的反中共。反中共的民意一直都在6成以上,但到了2019年之後,突然竄升到8成上下,已不是主流,而是絕對多數的民意。

「結果,傅崐萁去奉承中共,當然找死。」林濁水指出:「傅崐萁領導之下的國會,在兩岸關係處理上,與台灣主流民意對衝,這當然是不對勁。」

「這個罷免XXX就是罷免傅崐萁,大罷免就是抗中保台,就是這樣。」林濁水直言:「抗中保台是根據這樣的民意擬定戰略,所以這很清楚,傅崐萁是領著國民黨去撞山。」

林濁水指出,大罷免行動除了兩岸議題之外,總共牽涉到3場關鍵戰,第一個是主權議題,第二個就是護憲與違憲之爭,第三個是總預算。」他說,這3個戰役構成目前國內政治攻防主軸。

對於憲政爭議,林濁水表示,護憲跟違憲有兩個題目,一個題目就是國會擴權,第二個題目就是罷免與憲訴法修法,這兩個議題從去年初戰到現在,「基本上兩敗俱傷」、「但國民黨傷更重」。

林濁水指出,修法期間,對民進黨的不滿創造高峰,滿意度降到下面來,民眾支持有限度的國會擴權,例如2018年以前的民進黨立委林佳龍、顧立雄所提出的版本,「那樣的程度是OK的,那是合憲的」,但民進黨如今全面反對過去的主張,甚至稱當年的提案違憲,真是膽大包天的民進黨團。

林濁水批評,民進黨過去深得民心的改革方案如今遭自家人否定,造成民調下滑;國民黨雖未得分,卻因過度擴權與不當發言失分更多,「傅崐萁說我們就可以組織藍白特偵組,那開玩笑,老百姓嚇壞了」。

林濁水進一步指出,國民黨還因「在立法院聲援亞亞等個案」、「主張歸化權利」、「凍結國防外交預算」,而與主流民意對抗,支持度進一步下滑。他也直言:「總預算之戰是國民黨決定性的敗戰」,否則即便在憲政與主權議題上落敗,民眾仍不見得支持大罷免,但預算審查過程激起民怨,才讓大罷免支持度提升。

林濁水指出,過去罷免韓國瑜後連動的一連串罷免案讓民眾反感,包括黃捷、林昶佐、陳柏惟、王浩宇等案例均造成「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的觀感,導致「大罷免支持度曾高達7成反對」,直到總預算風波爆發,情勢才逆轉。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高虹安市場反罷免遭綠營雙標抹黑 李國璋嗆曾資程「你沒進去過?」

母親節感念發文 高虹安暢談政績盼讓新竹成為媽媽們放心城市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