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錯茶反而越喝越累? 中醫師教你「養生茶飲」這樣挑才對

  •  2025-05-10

喝錯茶反而越喝越累? 中醫師教你「養生茶飲」這樣挑才對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現代人追求健康,連帶讓養生茶飲也跟著夯起來,但小心喝錯茶反而越喝越累!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茶飲因為訴求好喝、順口的緣故,常以甘味藥物為主,然而在完整的中醫治療中,包含了「酸苦甘辛鹹」等五個基礎味道的組合,也因此才能適應治療各式各樣的疾病,如果有相關類似疲勞、失眠、水腫相關困擾,喝茶飲卻無法改善,建議還是該就診諮詢中醫師,調整藥物的性味。

台灣一直有藥食同源的傳統,民眾常依據報章媒體的分享,自行調配養生茶飲,或者購買坊間保健品廠商的產品,包括祛濕氣、降肝火、提神、促進代謝等功效的養生茶飲,往往都賣得嚇嚇叫。

周宗翰舉失眠患者為例,坊間常見的「失眠茶飲」以甘草、浮小麥、紅棗等甘味藥為主方,其實這樣的茶飲組成和中醫治療失眠的千古名方甘麥大棗湯很類似。因為味道的關係,很少人會使用清心火的苦味藥如梔子、黃連來做為食療茶飲的選擇,也因為這樣味道的限制,失眠茶飲一般比較適合需要補的患者,如白天容易倦怠乏力、心悸怔忪的虛弱患者。

周宗翰說,至於有嘴破、長痘痘、眼睛乾,甚至是舌紅等上熱心火症狀,同時伴隨失眠的患者,因為需要的是以瀉、降火的治療方式,要透過甘味藥茶飲達到治療效果就稍嫌困難,還是建議就診請中醫師開立相關藥物,如黃連阿膠湯、梔子鼓湯等苦酸類藥物為宜。

至於慢性疲勞患者,周宗翰指出,坊間的補氣茶常以黃耆、枸杞、紅棗等為主方,以辛甘味的黃耆補肝補脾,搭配枸杞苦味補腎,讓補益的功能更為完整。對經常疲倦、精神不濟,想補充元氣,或是工時長消耗大的上班族特別適宜。

周宗翰表示,然而對於常火氣大、面色紅、血壓高、口乾舌燥而伴隨疲累的患者來說,則更適合飲用以酸苦味道為主的茶飲如五味子、烏梅、人參等藥材,才好達到滋陰降火、祛疲勞的作用。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生完更危險!懷孕死亡「逾半在產後10天內」 衛福部加碼2次產後照護

「半瓶啤酒就臉紅心跳」要小心 酒精不耐症罹癌風險70倍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