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全台屈公病例攀史上新高 「痛到蜷縮身體」持續好幾個月

  •  2025-04-22

注意!全台屈公病例攀史上新高 「痛到蜷縮身體」持續好幾個月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出國千萬得防「蚊吻」!疾管署今(22)日下午在例行疫情記者會上,公布國內今年的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已多達11例,是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的史上新高,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又以印尼最多;無獨有偶,今年以來累計44例境外移入登革熱,也寫下近5年來次高,且最新2例也來自印尼,疾管署強調,近期前往流行地區務必要防蚊。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截至4月21日,國內累計11例屈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以印尼(9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斯里蘭卡(各1例)。

另外,登革熱部分,國內上週新增2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均為印尼;今年截至4月21日,登革熱累計44例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近5年同期次高,感染國家以印尼(21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8例)及越南(5例)。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國內是從2007年10月將屈公病正式列入法定傳染病,今年迄今累計11例的境外移入屈公病病例,是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的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感染地以印尼最多,甚至有一對台南夫妻於農曆春節期間赴印尼探親,返台後陸續出現關節痛、肌肉痛等症狀,確診成為一起家庭群聚。

羅一鈞強調,目前印尼當地也已發布警報。民眾可能較少聽到屈公病,它跟登革熱類似,會有發燒、關節痛、頭痛等症狀,同時也是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但不像登革熱會快速好轉,一旦感染屈公病,可能如其名字的非洲原意「痛得會將身體蜷縮、彎起來」,會持續數週的倦怠感,疼痛亦可能持續好幾個月;屈公病雖然較少引發重症,但亦有少數死亡個案,死亡個案好發於新生兒或有慢性病的年長者。

疾管署提醒,屈公病的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症狀持續3至7天。

疾管署呼籲,近期國內氣溫逐漸轉熱,各地偶有降雨,有利於病媒蚊孳生,社區感染與傳播風險增加。預防屈公病與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為清除孳生源,民眾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並落實防蚊措施,外出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皮膚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減少蚊子叮咬的機會。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雙北爆「麻疹群聚」匡列235人!20歲女越南帶病 聚餐同事慘遭傳染

進補變吃毒!中國進口「活泥鰍」爆禁用抗生素 遭攔2268公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