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無力、暴瘦10公斤 熟男打破迷思「早做一事」糖尿病快速受控

  •  2025-04-20

口乾無力、暴瘦10公斤 熟男打破迷思「早做一事」糖尿病快速受控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少糖尿病患都有錯誤心態,一聽到要注射胰島素,就以為代表著病情嚴重了,百般不願意,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賴柏茵指出,其實打胰島素效果佳,該用則用,才能降低併發症風險。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健康促進統計年報,台灣的糖尿病盛行率自2013年至2015年達12.3%,推估全國約有超過200萬名的糖尿病病人,盛行率仍逐年攀升。

賴柏茵說,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影響全身各器官,導致多種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腦中風)、慢性腎臟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且糖尿病是導致失明、洗腎和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因為這些併發症,讓糖尿病位居2023年台灣十大死因第五名。

賴柏茵表示,臨床上常見病人在服用多種口服降血糖藥物療效不佳時,因誤解而抗拒胰島素注射治療,導致血糖失控。其實,胰島素並非是治療的「最後手段」,也非病情惡化的象徵,而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胰臟功能衰退的結果,血糖控制不佳才是併發症及病情惡化的主要,而非胰島素本身。

52歲的王先生就是一例,患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的他,平日規則服藥控制,日前卻因口乾、全身無力、體重驟減10公斤掛急診,診察發現血糖765毫克/分升(正常為小於140毫克/分升),糖化血色素10.2%(正常為小於5.7%),確定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一開始治療就每日施打一次長效胰島素合併兩種口服降血糖藥。

賴柏茵指說,王先生三個月後糖化血色素一口氣降至5.9%,停掉胰島素注射,只維持兩種口服降血糖藥,六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再下降至4.9%,順利調整治療方式,只需要口服一種降血糖藥就好。

賴柏茵強調,積極控制血糖是預防併發症的關鍵,其中胰島素在必要時是有效的治療工具,能夠顯著降低併發症的風險。也鼓勵病人消除胰島素的誤解避免延誤治療時機,應與醫師合作擬定個人化治療計畫,以穩定血糖並降低心血管疾病、腎病等風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反覆鎖門、固定數字儀式… 33歲男為此丟工作!原來強迫症

工程師半年瘦30公斤 「縮胃繞腸」一舉擺脫睡眠呼吸中止症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