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檢察官提及USB「不雅照」惹議 施威全怒轟:檢方淪為小混混搞威脅

  •  2025-04-16

中午來開匯/檢察官提及USB「不雅照」惹議 施威全怒轟:檢方淪為小混混搞威脅 1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因涉案遭羈押議題,淡江大學政經系兼任助理教授施威全今(16)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中午直播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提出觀點,質疑柯文哲被羈押的正當性,並釐清案情核心應回到都市計畫法體系探討。

前台南縣長、律師蘇煥智日前指出,柯文哲已被羈押4個月且檢方已完成起訴,表示檢察官對於涉及的4項罪嫌已有充分證據。他認為,金流與證人調查應也已完成,既然已經起訴,再以「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持續羈押,已近乎濫權。

施威全指出,判斷柯文哲在京華城案是否構成違法圖利,仍應回到行政機關如何作出決策與審查程序,尤其應聚焦在公務員是否依法蓋章執行。他認為,柯文哲案應以《都市計畫法》為基本判斷依據,釐清都市更新和都市計畫的區別,以及都委會等程序中是否出現違法。

施威全以過去擔任局處首長的經驗指出,行政行為應以合法為前提,但在合規之下也應顧及效率與務實考量。他說:「在合法範圍內,要以正常人、正常生意人的頭腦與生活經驗處理公務,才是對國家與社會最有利的作法。」

針對北檢偵辦柯文哲相關案件的手法,施威全表示,檢察官行為不僅違反程序正義,更可能涉及政治偵防,令人質疑整體司法公信力。

施威全指出,外界或許仍記得柯文哲先前出庭時曾透露,檢察官指控其USB中有不雅圖片,並以此「提醒」他注意內容,柯文哲則回應「自己家教甚嚴」,未受影響。然而,北檢隨後發布聲明澄清,稱檢察官僅是「提醒」柯文哲,USB中有與案情無關的資料,並詢問是否需特別註記,以免送交法官。

施威全比喻表示,若一名身材壯碩者在談話不愉快後說「走路要小心,不要被車撞」,即使說詞看似「關心」,實則充滿威脅意味。他質疑,檢方是否透過「技術性提醒」傳達壓力訊號,並指出「和案情無關的資料,為何還要提醒註記、決定送不送法官?這在程序上已不合理」。

施威全進一步批評,北檢以機關名義為此行為護航,反而更突顯問題嚴重,這並非單一個人行為,而是檢方整體機制失靈,「發出聲明時還以為人民看不懂,這才是最痛心的地方」。施直言,北檢此舉已傷害機關公信力,也動搖社會對司法程序的信任。

此外,施威全亦質疑檢方將偵辦資料「選擇性外洩」,並交由媒體大量揭露民眾黨內部訊息。他舉例,包括立委黃珊珊曾私下擔心「黃國昌收不回來」、柯文哲對時任副手人選吳欣盈採訪表現表示不滿等,都屬政黨政治運作內幕,但竟被當成偵辦內容公諸於世。

施威全表示,這些舉動顯示檢察官正以「政治偵防」手段介入政黨內部,「這就是典型的水門案翻版」。他警告,司法機關若將權力工具化為政治打擊武器,恐重創台灣民主與法治根基。

施威全還提到,雖然他時常批評民進黨,但也不吝於肯定前總統蔡英文任內的國安局,尤其是在陳明通擔任國安局長期間,據部分基層或資深員工透露,陳明通曾明確要求國安系統「不要介入政治清算」,只專注本業如掌握外國勢力、匪諜動態等事務。施表示,若此為實情,則當時國安局「有所節制」,值得肯定。

施威全批評現階段檢察系統明顯出現偏差,直接涉入政治情報蒐集與公開行為。他指出,檢察官不僅調閱柯文哲的LINE與手機內容,更將其政黨內部對話與討論洩露至媒體,任意揭露政治機密。他直言:「這是政治偵防,不是司法偵辦。」

施威全強調,檢調系統應有一道清楚界線,不可為了討好媒體、促成對自己有利的輿論,便將與案情無關的政治內部資料外洩。他痛批此舉嚴重違反民主政治的核心精神,也質疑是否有高層參與操作。他進一步質問檢察總長邢泰釗:「是你們縱容這些年輕檢察官胡亂行動,結果無法收拾?還是你們自己也參與其中?」

最後施威全指出,將政黨內部通訊與資訊公開,實質上是對政治對手進行監控與滲透,已經構成「天下大忌」,更不是檢察官、調查局、甚至警政單位應涉入的範疇。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友善死角2-1】兒童如廁陷風險? 伊萊媽經歷喚起家長討論「城市照顧者空間」

【友善死角2-2】親子如廁困境浮現 許淑華拋建構系統化友善空間、正視照顧結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