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鄭麗君領軍談判小組 施俊吉建議:將談判目標設定於20%或15%

  •  2025-04-07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面對美國課徵32%關稅壓力,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今(7)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時建議,台灣談判目標應務實設定在20%或15%,而非寄望全面歸零。他肯定總統賴清德提出「關稅從零談起」展現協商誠意,但直言美國不會輕易接受,因關稅已成美方重要財政來源。依據其估算,美國現行稅率每年創造高達7,000億至8,000億美元收入,10年總額上看6兆美元,顯示其根本利益不容低估。

關於總統賴清德提出的「關稅從零談起」策略,施俊吉表示肯定,認為此舉展現了完整的協商意願,但他也直言,美國未必會接受此條件,因為美方除欲削減貿易逆差外,還視關稅為重要的聯邦收入來源。根據其分析,美國原本的平均關稅稅率僅約2%至2.5%,但自提高稅率以來,每年可能帶來高達7000億至800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前美國商務部長更曾預估,10年內可藉此政策創造約6兆美元收入。

施俊吉進一步指出,若美方每年赤字為1.2兆美元,而透過一半稅率即可回收6000億美元,代表現行稅制已具高度財政效益;據此邏輯,台灣若希望美國調降稅率,就等同與其政府的收入目標對抗,因此更應調整預期值。他認為,將談判目標設定於20%或15%等較可行範圍。

關於如何降低台美貿易逆差的第二項策略,減少對美國的出口,施俊吉指出,部分企業透過「洗產地」操作,將中國生產的產品轉由台灣出口,以迴避美方對中商品的高關稅,造成表面上台灣出口量增大,實際卻非真正本地製造。他認為,應強化原產地認定制度,避免此類行為對雙邊貿易數據造成失真。

此外,對於如何定義「台灣製」商品,施俊吉表示,必須嚴格依照規定執行,並確實查核產地來源;唯有誠實反映出口結構,方可正確評估貿易逆差,爭取合理的關稅條件,這部分是降低出口的必要措施之一,也能回應美方施壓。

施俊吉強調第三項策略,是出口市場多元化,台灣不應將出口高度集中於單一國家,否則即使從中國市場成功轉向美國,仍可能因政策變動遭受重大衝擊。他引用賴清德日前的談話指出,台灣出口至美國的比重已達約23%,占整體出口近1/4,這與過往對中國出口依賴的情況相似,如今轉向美國本被視為進展,卻在此時爆發關稅爭議,顯示過度依賴特定市場的潛在風險。

「你把雞蛋都放在同一籃子裡,就是風險。」施俊吉說。他建議,未來應平衡出口對象,以分散風險,若能降低對美依賴,同時也有助於調整稅率計算中的分子與分母結構,讓稅率公式所導出的數值自動下降,從而改善關稅處境。

總結三項對策,施俊吉強調:一是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進口;二是減少對美國的出口,特別是透過清除「洗產地」的灰色出口操作;三是分散出口市場,降低單一市場依賴。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籲保障醫療人權 陳智菡轟:羈押7個月「夠了沒」

中午來開匯/指柯文哲一定很痛 陳智菡:不然死都不肯做輪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