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新星DeepSeek陷數據洩露與抄襲爭議 國際監管機構介入調查

  •  2025-02-03

AI新星DeepSeek陷數據洩露與抄襲爭議 國際監管機構介入調查 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綜合報導

中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DeepSeek近日因一連串的爭議事件而備受關注。這家公司聲稱其AI模型與美國科技巨頭OpenAI的ChatGPT相媲美,並且開發成本大幅低於後者,迅速崛起引發了全球關注。然而,DeepSeek的成功背後卻隱藏著諸多疑慮,從數據泄露到技術抄襲,這些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引發業界和監管機構的廣泛關切。

敏感數據意外暴露

美國資安公司Wiz最近發現,DeepSeek的數據庫中存在大量敏感訊息未經加密,並且意外地暴露在開放網路空間。根據Wiz的報告,該資料庫中有超過100萬條未經保護的數據,其中包括數位軟體金鑰和用戶與DeepSeek免費AI助手之間的聊天紀錄。Wiz指出,這些資料極易被他人搜尋,並且在DeepSeek接到警告後,迅速進行了修復,將資料移除。雖然DeepSeek方面採取了快速行動,但此事件依然引發了對該公司數據安全管理的質疑。

AI模型疑似技術抄襲

DeepSeek的AI技術在全球市場引起震撼,並且其聲明宣稱其開發成本大幅低於OpenAI等西方公司,並可媲美ChatGPT和Google的Gemini模型。然而,這一低廉成本的背後卻暴露了該公司可能存在技術抄襲的嫌疑。OpenAI和其他業界專家指控,DeepSeek涉嫌盜用ChatGPT的技術來開發其AI模型。據悉,OpenAI已掌握證據,顯示DeepSeek利用所謂的「蒸餾技術」對其更大型的模型進行縮小,並在較小的模型上達到類似的表現,這種技術被認為是從ChatGPT模型中提取並加以修改的結果。

此外,DeepSeek在市場上推出後不久,有使用者發現,DeepSeek提供的AI模型修改的論文內容與ChatGPT修改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甚至格式和結構也一模一樣。這一發現進一步加劇了對DeepSeek技術來源的疑慮,並引發了對其是否真正自主研發技術的質疑。

國際監管機構介入調查

DeepSeek的爭議並不限於技術問題,該公司在數據隱私和合規性方面的問題也引起了國際監管機構的關注。義大利數據保護局已要求DeepSeek對其數據收集和處理方式作出解釋,並質疑該公司是否依據相關法律規範處理來自義大利用戶的資料。據報導,DeepSeek在義大利的應用程式已經被蘋果和谷歌下架,而愛爾蘭的資料保護委員會也表示,將要求DeepSeek提供愛爾蘭用戶的資料處理訊息,並進一步調查是否違反了歐盟的通用資料保護規範(GDPR)。

敏感政治問題的自我審查

除技術和數據問題外,DeepSeek的AI模型還因自我審查問題而引發爭議。多家媒體報導指出,DeepSeek的AI在回答涉及敏感政治議題的問題時,經常回避或進行自我審查。比如,當被問及「台灣是否是主權獨立國家」時,DeepSeek的回答明確表示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並強烈反對台獨分裂行為。同樣,對於天安門事件和中印戰爭等敏感歷史問題,DeepSeek的AI則選擇不予回答,或顯示「超出我的範圍」等回應,顯示出其內部審查機制。

美國政府關切DeepSeek的技術來源

美國對DeepSeek的關注也愈發強烈,尤其是在其是否竊取美國技術的問題上。美國商務部長提名人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近日在聽證會上表示,DeepSeek的崛起意味著中國在AI領域迎頭趕上,美國必須加強技術出口管制,以防止中國技術的滲透。盧特尼克還指出,DeepSeek的低成本背後很可能存在竊取美國技術的行為。

總結來看,DeepSeek的快速崛起不僅挑戰了美國AI技術的領先地位,也引發了對其技術來源、數據安全及政治立場的廣泛關注。隨著國際監管機構的介入及業界對其技術合法性的質疑,DeepSeek未來的發展將面臨嚴峻挑戰。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川普點名台灣晶片 江啟臣憂台灣產業「Taiwan+1」恐變「USA+1」

走春從中和到萬華 游輝宂、洪婉臻分享祈福必訪地標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