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立醫療照護門診 恩主公醫院助400人選擇尊嚴善終

  •  2024-09-11

cnews204240911a07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近年世界各民主自由國家,吹起「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風潮。新北市三峽區恩主公醫院表示,核心理念是讓病人在健康時,提前做出關於自己醫療處置的決定,確保病人無法表達意願時,醫療需求和願望,能夠被尊重和執行。院內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從2019年至2023年,門診諮商人數達405人,完成註記人數達403人,參與諮商後完成註記率接近百分百。

恩主公醫院表示,台灣於2000年先是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賦予末期病人拒絕醫療的權利,2016年再通過亞洲首個《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拒絕醫療權,擴及至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和其他公告重症患者。2019年開始實施後,根據衛福部截至2024年9月最新資料,顯示約有8.5萬人,完成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irective, AD),簽署比例不到1%,相較美國約37%的簽署比例仍顯偏低。

恩主公醫院指出,成立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目前諮商中最年輕的為22歲,最年長的則是98歲,年齡分布廣泛,都希望透過簽署醫療決定達到尊嚴善終的目的。而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預立醫療,也透過門診或社區衛教宣導活動,以及長照機構講座活動等方式,將安寧療護觀念傳達給民眾。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主治醫師施子健表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需要二等親內親屬參加,就曾有一對約60多歲的夫妻,參與預立醫療諮詢,找來子女們一同參與諮商,原本親子之間的關係比較疏離,子女兩人也對於被找來一同諮商大感意外。

過程中,子女們了解到父母不願意讓他們承擔抉擇,「救與不救」的道德綁架與煩惱,體會到父母對他們的愛。在諮商過程分享想法,更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而同婚通過後,同性伴侶不只能簽署手術同意書,也能共同參與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在門診中就有同性伴侶一起參與諮商,彼此擔任對方的醫療委任代理人,藉由諮商瞭解彼此面對「人生最後一哩路」的想法。

施子健指出,預立醫療門診收案意願人,須具完全行為能力者,法定須滿18歲,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的法定參與人,除了意願人,還需有二等親內親屬或醫療委任代理人,門診單位則由具備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兩年以上實務經驗的護理師、社工人員或心理師組成。完成諮商後,由門診機構將核章過的預立醫療決定書交給意願人簽署,簽署後掃描上傳並由衛福部在健保卡上註記,完成預立醫療決定。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自今年7月起健保給付符合以下任一適應症,且具完全行為能力的住院病人,包括65歲以上且患有重大傷病、輕度失智患者、符合《病人自主權利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公告病名的患者,計有多發性系統萎縮症、囊狀纖維化症、亨丁頓氏舞蹈症、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疾病,以及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收案對象。每人終身給付1次為限,ACP費用3000點。

照片來源:恩主公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假投資真詐騙逾300萬元 3派出所聯手逮2車手

官警異動 陳紀汎成嘉義市首位女性派出所長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