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型癲癇「躲腦深處」不再沒救! 台北榮總新手術成功百例

  •  2023-06-01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有多達3成癲癇患者屬於藥物治療無效的「頑固型癲癇」,想要擺脫無預警發作,只能靠手術找到致癲病灶位置,一舉燒除,但臨床最大瓶頸,有一半患者的病灶「藏很深」,用傳統手術根本無能為力,往往只能放棄治療,台北榮總今(1)日發表最新研究成果,該院引進機器人輔助系統,結合3D影像定位與即時動態導航追蹤,迄今成功完成百例頑固型癲癇治療手術,讓過去無藥可救的病人也有治癒的機會。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至30萬名癲癇患者,其中3成屬於使用兩種以上藥物仍難有效控制其發作,或是副作用明顯的頑固型癲癇(亦稱藥物難治型癲癇)。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功能性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政家表示,在這一群頑固型癲癇患者當中,又有高達一半的比例,病灶位於腦部深處,傳統開顱手術方式根本難以企及,因為醫師面臨的挑戰極大,不但得要穿過腦部重重複雜的血管及功能區,精準的找到致癲病灶,更重要的是要在置入多達數十根的電極時,還要不傷及其他血管,避免大出血。

正因為傳統手術難度高,李政家坦言,過去這一些頑固型癲癇患者,只能放棄治療,被迫留在家裡由家人照護,無法正常工作、生活,對身心都是極大影響。

37歲的陳先生就是一例,小學四年級發病確診,成長期間因升學壓力而頻繁發病,曾至各大醫院就醫,嘗試過各種療法,皆因無法找到正確致癲病灶癲癎發作無法改善,直到接受立體定位腦波電極置入手術(SEEG),放置17支深部電極,找到確切致癲病灶位置,經過7次高射頻熱凝損手術電燒病灶,終於成功改善不正常放電症狀,目前癲癇未再發作,。

台北榮總自2021年3月以來,已成功利用機器人輔助手術完成百例頑固型癲癇的治療,年齡最小者僅3歲,小兒科患者就占3分之1。李政家說,只要頭骨夠硬就能手術,過半數的頑固型癲癇患者都能在術前評估中找到致癲病灶,更有高達7成的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後治癒,可漸漸減停藥,2成獲得控制、明顯降低癲癇發作頻率。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癲癇科主任尤香玉說,以陳先生為例,其實醫療團隊一開始很沮喪,因為明明知道病灶就在那裡,但必須把頭蓋骨打開,且手術後可能會影響到視野,直到有新的手術方式後,在家屬仍願意相信醫療團隊之下,順利完成治療。

李政家說,藉由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進行立體定位手術,如SEEG、深腦刺激術(DBS)、腫瘤組織切片檢查(Biopsy)等,不僅能讓醫療團隊更完整掌握手術過程的任何狀況,醫師能確保植入物準確放置於病灶,達到計畫位置與開刀位置零誤差的目標,且與傳統徒手執刀相比,約可減少一半手術時間,避免執刀醫師疲倦,降低人工持械的誤差,讓癲癇手術更安全。至於復發率,關鍵在於二點,一是發病時間的長短,如果已經發作超過2、30年才來治療,或是致癲病灶切除不夠,都可能容易復發。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31分鐘就1人罹大腸癌 辦公室裡竟藏「最大殺手」因子!

輕微咬合不正免花大錢矯正? 牙醫師曝嚴重後果「臉歪、下巴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