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冠廷建議國安會統籌防諜機制 研擬「反情報接觸指引」防漏

  •  2025-10-15

照片來源:陳冠廷臉書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共諜案件近年頻傳,滲透手法與接觸途徑日益多樣。民進黨立委陳冠廷今(15)日質詢表示,案件數量增加不應被誤解為偵防量能提升,而應正視制度漏洞與防護缺口,政府不該僅以案件數作為成效指標,而要建立起防止滲透與誘導的整體機制。

陳冠廷指出,從國安會、外交部、憲兵到海軍海鋒大隊、學術單位,中共滲透管道層出不窮,「共諜事件成長不代表偵防能力變強,就像房屋漏水,不能說接了多少水,而是要從根本解決水管破洞的問。。」他強調,與其事後偵辦,不如從制度層面建立「反情報接觸」預防規範,讓各部會在遇到可疑接觸時有一致的應對標準。

陳冠廷建議,由國安會統籌政風單位、調查局等相關機關,研擬「反情報接觸指引」,作為跨部門協作的作業依據。他表示,這不需重新發明制度,而是整合現有能量、補足制度縫隙,確保第一線人員面對疑似滲透或情報接觸時,有明確可循的行動準則。

陳冠廷並舉例美國國防反情報與安全局(DCSA)所發布的《Personal Contact / Suspicious Contact Reporting Guidelines》,說明美方透過制度化的通報與防範機制,讓公務人員及機構明確了解如何辨識、回應可疑接觸。他說,「這樣的制度設計比單純強化偵辦更能有效提升整體安全韌性,台灣應參考國際經驗,制定屬於自身體制的版本。」

陳冠廷最後強調,反情報防護並非國安局單一機關的責任,而是整個國家安全系統的共同工程。他呼籲國安會儘速研擬「反情報接觸指引」,建立預防性、前瞻性的防諜體制,「讓防漏的能力真正優於補漏」。

照片來源:陳冠廷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何欣純將出戰台中市長 盧秀燕:上班時間不談選舉

籲檢討中央補助地方比例 鍾佳濱:財政資源應優先照顧國保長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