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空服員病逝爆勞檢疑慮 陳昭姿批罰款無威嚇力、羅智強促檢討過勞

  •  2025-10-14

照片來源:陳昭姿臉書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空服員日前抱病執勤長程航班後返台病逝,引起社會震驚。勞動部對外說明,已責成職安署及桃園市府勞檢處派員調查,並強調將依法開罰、檢視飛航安全規範及勞工病假權益。對此,立法委員陳昭姿今(14)日直言,勞動部的回應幾乎都是官話,除了必要程序外無新意,真正關鍵問題是對於長期違法的高獲利企業,罰款不具威嚇力。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羅智強則表示,應通盤檢討運輸業過勞及出勤管理問題,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陳昭姿指出,勞動部4項說明中,第一項關於深入了解事件、派員勞檢,本來就是該部應盡之責;第二項針對飛航安全規範的徵詢,雖非勞動部主管,但也屬正常程序;第四項重申勞工請假權益,則只是再次複誦法律條文。她形容,這一、二、四點都是官話,本來就該做的事,出事後去瞭解、再去核對一下,這些只是報告書會寫的內容。

話鋒一轉,陳昭姿強調真正的重點在於第三點,長榮航空長期違反勞檢法,有違法紀錄,是有名的航空雙雄之一;今年截至目前為止,被罰了288萬。她並指出,自己將於15日質詢時進一步追究此事件。

「長榮9月的營收156.17億,被罰280萬,這金額根本連零頭都不算,0.17億就是1700萬,280萬連九牛都不到一毛。」陳昭姿痛批,勞動部長期採取罰款交差的做法,對大型企業毫無嚇阻力,「罰了錢又怎樣?長榮怕什麼?長榮就讓你罰。」她認為,勞動部一樣說「依法加強勞檢」,但結果每次都只是罰,比起營收,那根本不痛不癢,這不只是航空業的問題,很多領域都一樣。

進一步舉例時,陳昭姿提到醫界同樣存在類似現象,就像狼醫案,有些醫師因性侵被起訴,卻只停業三個月、一年,有人說三個月去一趟旅行回來就回任,這樣有威嚇力嗎?完全沒有。她痛心地說,政府機關總說依法開罰,但對於累犯或慣犯,沒有真正達到處罰威嚇的效果。

陳昭姿直言,勞動部四點回應「講了跟沒講一樣」,只是例行公文式聲明,沒有實質改變。她強調,這次事件若要成為教訓,就必須從制度層面著手改革,否則悲劇只會不斷重演。

針對外界對空服員工作內容的誤解,陳昭姿也指出,這個行業的工時與壓力早已超出一般想像;大家都覺得空服員光鮮亮麗,甚至有點羨慕,但實際上,班別、時差、勞務折磨都非常沉重,不輸給護理人員。她透露,立委辦公室陸續收到組員提供的班表資料,表面上看似符合勞基法,實際上早已不堪負荷。

陳昭姿也補充,自己並非只是一味批評,她過去也搭過長榮航班,外界感覺長榮服務品質不錯,但是對待員工是另外一碼事。她希望企業主要正當賺錢獲利,但你對員工的照顧也是要非常人道,這是做為雇主應有的表現。

陳昭姿最後指出,這起事件除了涉及勞工權益,也攸關飛航安全。她強調,若空服員在執勤過程中已經身心過度疲勞,恐怕會影響飛安,這不只是勞工權益問題,也關係到飛航安全,勞動部應該真心站在勞工安全的立場去處理。

照片來源:羅智強臉書

羅智強表示,空服員長期過勞,2016年華航空服員即罷工要求政府正視空服員超時工作、身心不堪負荷等問題,雖然行政院承諾全面改革,但承諾卻盡數跳票。

羅智強指出,不只空服員,包括台鐵員工、客運司機等,也因人力不足、工時過長,以致長期過勞。交通部、勞動部、衛福部等主管機關,不能只把此次長榮空服員病逝當作單一個案,而應通盤檢討運輸業過勞及出勤管理問題,完善職場健康安全,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此外,長榮空服員病逝事件已從社群平台延燒至主流媒體,掀起長榮航空的品牌聲譽危機。輿情分析觀察,相關討論聲量一天內突破近萬筆,加上隨著其他空服員爆料、乘客證詞與主管機關相繼表態,長榮品牌形象與公信力恐在輿論討論中急速下滑。事件延燒後,中華航空、星宇航空等公司也難免被網友一併討論,但相較之下,星宇等就多為正向評價。

照片來源:陳昭姿臉書、羅智強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菁徽揭「寧靜車廂」不友善幼兒 石崇良:已發文交通部督導高鐵

長榮空服員病逝引關注 洪申翰:將訪談同班組員釐清經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