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迎「小雪」適合麻油雞、薑母鴨進補? 中醫點名4狀況越吃越糟

  •  2025-11-21

週六迎「小雪」適合麻油雞、薑母鴨進補? 中醫點名4狀況越吃越糟 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週六即將迎接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傳統觀念冬季開始以小雪為基準,習俗會在這個時節進補身體,中醫師提醒,過去進補常見的麻油雞、燒酒雞、十全藥補、當歸羊肉湯、薑母鴨等,必須根據個人身體狀態做適度調整,因這些進補類型多屬於「溫補」,無論是神經亢奮或是虛勞過度的虛不受補,甚至子宮內膜疾病及身體慢性發炎等,反而可能因吃了過度溫補食物而讓身體狀態惡化。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無論是思慮多導致的傷津耗氣或是久坐及缺乏運動形成的筋骨經脈氣血不通,都會在小雪節氣轉換後、天氣逐漸轉為寒,引起過去累積的勞損類病根逐漸表現出來

賴睿昕建議,進入小雪,室外溫度降低外,白日陽光日照時間也隨之縮短,適度曬太陽可以提振體內陽氣,促進全身氣血循環,改善頭部及四肢末梢微循環;要注意的是,食用冬令進補食材時,必須根據身體狀態適量食用。

中醫臨床觀察,現代人經常處於工作高壓,作息經常熬夜,久坐及運動量不足,加上高糖、高油、精緻型食物增加,因此,經常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神經長期處於亢奮、慢性勞損的氣滯氣血兩虛、飲食不當造成的身體慢性發炎、婦科子宮肌瘤肌腺症等狀況,冬令進補須格外小心。

賴睿昕點名,麻油雞、燒酒雞、四物八珍十全藥補、當歸羊肉湯、薑母鴨等冬令進補常見選項,無論是神經亢奮或是虛勞過度的虛不受補,甚至子宮內膜疾病及身體慢性發炎等,都可能因為吃了過度溫補食物而讓身體狀態惡化,輕則嘴破、口乾、身體燥熱、頭暈等不舒適症狀,嚴重可能加重體內黏膜急性發炎。

賴睿昕強調,中醫調補根據體質順勢為大原則,現代人多虛多火,小雪進補以「平補滋陰」為原則,適度透過藥材調整至整體藥性「微溫」即可,常見補氣藥材有:黃耆、黨參;滋陰養血藥材有枸杞、紅棗、熟地;溫性藥材有肉桂、龍眼肉、生薑,配合當令食材如大白菜、白蘿蔔、黑木耳、百合、玉米、豆腐、南瓜、馬鈴薯等可以兼顧食物營養素及藥性引經來調補身體。

另外,小雪也有適合的按摩穴位。賴睿昕建議,包括湧泉穴、百會穴、神闕穴等,每日按壓15~20分鐘,可以建立良好的氣血循環及免疫系統穩定能力。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整頓「醫美亂象」衛福部禁令升級! 石崇良:醫美診所須納評鑑

低頭族注意!特定姿勢後「手麻」 恐是頸椎退化與神經受壓前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