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紅不是酒量差!馬偕醫大攜手史丹佛揭酒精不耐症真相 缺ALDH2酵素恐增癌風險

  •  2025-11-12

臉紅不是酒量差!馬偕醫大攜手史丹佛揭酒精不耐症真相 缺ALDH2酵素恐增癌風險 9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喝酒容易臉紅、頭痛、噁心?這可能不是酒量差,而是身體在發出「酒精不耐症」警訊。馬偕醫學院醫學系、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與國際處國際健康與文化交流中心,近日與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CARE)及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合作,舉辦酒精不耐症衛教宣導活動。專家提醒,台灣有近五成民眾屬於酒精不耐症族群,比例居全球之冠,若經常飲酒,恐大幅增加罹患消化道癌的風險。

馬偕醫大此次以「精準醫療健康促進實踐」為主題,自11月10日至13日推出為期四天的「無酒週」系列活動。內容包含酒精不耐症與聽損基因篩檢、口腔檢查、健康午餐講座,以及無酒精調飲體驗,吸引眾多師生參與,反應熱烈。

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亞洲人健康研究及教育中心國際主任陳哲宏博士指出,亞洲人罹患酒精不耐症的比例遠高於歐美白種人,台灣、日本、韓國、中國及越南等國的盛行率約為30%至50%,其中台灣約有近半數人口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酵素)。該酵素負責代謝酒精中的乙醛,若無法有效分解,乙醛將在體內累積,而乙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級致癌物,與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胃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及女性乳癌等密切相關。

臉紅不是酒量差!馬偕醫大攜手史丹佛揭酒精不耐症真相 缺ALDH2酵素恐增癌風險 11

陳哲宏強調,酒精不耐症屬於遺傳現象,目前尚無藥物可治,唯一的防範之道就是避免飲酒。他指出,飲酒者罹患消化道癌的機率是未飲酒者的5倍,而若為酒精不耐症患者且仍經常飲酒,風險更飆升至50倍;若再合併吸菸與嚼檳榔,罹癌風險更可能高達400倍。他呼籲政府應強化相關衛教政策,推動基因檢測納入癌症篩檢流程,協助民眾及早了解自身體質與風險,從源頭預防疾病。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酒精使用每年導致台灣至少4,500人死亡,並造成龐大的醫療與社會成本。馬偕醫大醫學系與聽力暨語言治療學系在國際處邱美妙組長帶領下,長期於恆春與台東地區推動社區營隊,進行酒精不耐症與聽損基因篩檢研究。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與國內外醫學機構合作,落實精準醫療與健康促進實踐,期盼帶動青年學子共同關注「酒精不耐症」與「飲酒健康風險」,打造更健康的社會。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國家機密換虛擬幣 前後指部上尉財務官遭訴

涉藏匿「戰天下」公司員工 律師張睿文遭起訴藏匿人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