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嗨稱再生能源助度過強震 業界示警:國產化政策將扼殺風電業

  •  2024-04-05

風電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承值/台北報導

花蓮外海日前發生規模7.2強震,造成部分火力電廠停機與饋線跳脫,但由於再生能源支援,成功讓台灣度過機組修復與併聯的空窗期,部分綠營人士大讚再生能源已扮演關鍵角色;只是有能源界人士今(5)日指出,台灣再生能源中的風電產業受限於「國產化政策」,發展走向瓶頸,疾呼必須檢討自前經濟部長沈榮津立下的定海神針。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伊彼德羅拉、EDFR、風睿能源(SRE)和台亞風能、韋納(Vena)等風電開發商,3月時曾聯名致信給經濟部長王美花,指出離岸風電第3階段第1期(3-1)工程已確定延宕、併網期延後,因此希望第3階段第2期(3-2)選商申請收件截止日也能延後。在此之前,政府能先檢討國產化政策,以及開發商與國內企業購售電合約(CPPA)的操作細節。

只是就算面對多家風電開發商的請求,經濟部仍不為所動,西班牙電力集團伊比德羅拉終於在4月3日開出第一槍,表態將不會參與台灣離岸風電3-2的投標作業。有業界人士分析,這是經濟部傲慢心態所致,台灣政府認為反正還有其他開發商投標,但問題現在風電業獲利不如以往,外商陸續離台機會大增,必須嚴肅以對。

另外,一位能源界人士也指出,沈榮津為台灣風電產業立下的定海神針「國產化政策」,已經愈走愈與出發點違背,當時主打國產化政策,是希望外商除了投資台灣,更能協助健全化本土的風電產業。但如今卻出現國內廠商寡占、壟斷現象。他說,更離譜的是,台灣廠商賣給開發國內離岸風電廠商的價格,還比外銷至國外的還要貴,令在台開發商非常傻眼,直呼「當人是盤子」。

風電

多家風電業者早已對政產學界示警,台灣風電國產化已造成壟斷市場,衝擊綠電開發速度和成本,國產化分數占最多的都是壟斷和寡占廠商,包括水下基礎部分僅有2家業者、風力機部分只剩1家業者、海纜部分也僅1家業者且供應量能少;國產化項目壟斷多,造成開發成本居高不下,影響開發速度。

「受限於沈榮津在經濟部仍有勢力,國產化政策根本無法檢討!」一位再生能源業者觀察指出,國產化要求已逼走了丹麥風機廠商維特斯(Vestas),維特斯原本是被定位要與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合作生產葉片,如今也沒合作了。他說,現在維特斯不想做國產化,相關產業鏈只剩西門子歌美颯風機廠商(SGRE)可以選擇,水下基礎和海纜設施部分,皆面臨同樣困境。

有熟稔風電政策的幕僚分析,民進黨政府主導再生能源發展路線是正確軌道,因為再生能源有發電機組分散化特點,在災害期間確實發揮效果,而且數字證明,3日大地震發生當天早上的太陽光電很充足,早上8時光電即有330萬瓩,11時後更達到800萬瓩,穩定讓台灣度過機組修復與併聯的空窗期。

該幕僚也說,當主責衝刺再生能源目標的能源署,以及堅持國產化政策的產發署,兩者互相扞格,已嚴重影響再生能源發展進程時,王美花與督導能源政策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不能再坐視不管。他憂心,風力發電發展延宕的後果,輕則是政策跳票遭在野黨批判,重則是影響半導體產業的綠能供給,逼台積電等大廠為分散風險離台設廠。

照片來源:經濟部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離岸風電開發卡在國產化高成本 效應衝擊台灣半導體業

儲能系統及時救援 阻止地震後全台電網大跳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